提起高度白酒,你腦中第一個想到的數字是多少?63°,還是70多度,甚至是80、90度呢?如果論“高”,有些“高”真是會讓人“望而生畏”。
一般而言,白酒度數的高低取決于食用酒精(乙醇)含量的多少,乙醇的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
比如,波蘭的精餾伏特加酒精含量達96°。除可以飲用外,還可以用來配制醫用酒精,并且喝酒的時候不能吸煙,要禁火。
還有愛爾蘭苦艾酒,它高達89.9°的酒精含量,強大的致幻能力使它變成了一種極具爭議的酒精飲料。
甚至,連世界烈酒中排第十名的Bacardi151也有75.5°,有人就形容“喝一口肚子上像挨了一拳似的。”
所以出于安全考慮,這些高度數的烈酒,由于健康安全問題,在很多國家都禁售。
在中國,較為出名的高度酒也不少。有些名優白酒的傳統酒精濃度在65°左右,有的高達67°。
目前市場上的低度酒,幾乎可以說都是低端酒,酒頭勾兌酒尾,得到36度左右的白酒,此時酒液香味不足,就需要加入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增稠劑、香味劑、以及各種香精,這樣出來的低度酒不僅包含大量甲醛、重金屬,還包含大量香精化學增香劑,所以喝了人會有頭疼、頭暈、惡心、口干等不愉快的體驗,“好酒不醉人”的說法由此而來。
高度白酒太烈,低度白酒又似乎不利于健康,而被奉為“國酒”的茅臺,其高度酒為何把酒精度數定在不溫不火的53°呢?
這成了很多人不解的問題。
從18世紀茅臺酒誕生以來,特別是1951年茅臺酒廠國營之后,高度茅臺酒的度數一直在53°左右。歷史上也曾有過54°和53±1°的茅臺酒,之后隨著生產工藝的穩定和對茅臺酒品質認知的提高,最后確定高度茅臺酒的度數為53°。
茅臺酒用多年的實踐表明——53°,是世界上所有蒸餾酒中科學的酒精濃度。
這是為何?
水和乙醇會形成獨特的空間團簇結構,而團簇結構的相異,酒的口感也就會出現差別。白酒加熱后,團簇結構也會發生改變,因此同樣的酒,加熱后口感也會發生變化。而結構的締合度越大,乙醇分子的自由度越小,白酒就會越柔和。
世界上有個經典的科學實驗:53.94ml的純酒精加49.83ml的水,混合物體積不是103.77ml而是100ml,減少了3.77ml。即:53.94 + 49.83 = 100,而≠103.77。這個公式能證明什么呢?原來,蒸餾酒在53%vol,即53°時,水和酒精混合之后的體積最小,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結合的最牢,自由度最小,口感就更柔和。
如此看來,高度茅臺酒把酒精濃度確定為53°,充滿著精密細致的科學原理。
再加上茅臺酒還要經過長期貯存,所以這樣的締合又更加牢固。實踐證明,茅臺酒的電導率隨著貯存時間的增加而增加,這充分證明,隨著貯存時間的增長,游離的酒精分子越來越少,對身體的刺激也越來越小,而且有利人體的健康,所以在飲用茅臺酒時人們不會感到辣喉,且甘醇、回甜。眾所周知,茅臺酒的生產周期是一年,每年重陽分兩次投料,同批原料要經九次蒸煮,八次攤晾,加曲、高溫堆積、入池發酵,七次取酒,歷時整整一年,然后要經三年以上陳釀窖藏,再精心勾兌,方能包裝出廠。
一瓶酒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至少要經歷五年的時光淬煉,使得茅臺美酒香氣成分極其復雜,飲時不燥辣,容易上口,幽雅細膩。
從制曲、制酒、貯存到包裝等過程,一瓶酒要經過165個工藝環節。這53°的優雅度數,與繁復、漫長的生產過程結合,酒度高而不烈,酒香柔和,造就了一瓶美酒獨特的風格魅力。
53度,那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如同黃金分割點,不取正中,不是左右一樣,卻是構架得如此協調。
歡迎全網搜索關注: 國酒說,更多老酒、假酒鑒別、白酒文化等知識帶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