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香型是白酒行業最早出現的四大香型之一,作為濃香型白酒的鼻祖和發源地,長久以來,瀘州老窖成為中國濃香型白酒的代名詞。時至今日,濃香型白酒的其中一種英譯方式仍為“Luzhou-flavor liquor”。
這其中,五屆中國名酒的評選以及中國白酒試點、瀘州老窖工藝在全國的推廣等,確定了以瀘州老窖為典范的“濃香”風格,并逐步構成了以“瀘型酒”為原點的濃香標準體系。
“濃香”的中國名酒 中國白酒香型的起源要從五屆中國名酒評選說起。第一屆中國名酒始于1952年,當時,全國評酒會確定的四個入選條件是:品質優良,符合高級酒類標準及衛生指標;在國內獲得好評,為全國大部分人民所歡迎;歷史悠久,已在全國有銷售市場者;釀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色,其他區域不能效仿者。在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瀘州老窖、貴州茅臺、山西汾酒、陜西西鳳酒入選“四大名白酒”,四家企業以此為契機走向全國市場,第一次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全國名牌。
2022年,首屆四大名白酒已走過了70年的歲月,成為濃香、醬香、清香、鳳香幾大基礎香型的典型代表,并始終以“老牌四大名酒”的榮耀,為人津津樂道。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名單) 1952年首屆名酒評選之后,為快速提升白酒的品質與產能,國家組織專家組分別對瀘州老窖、茅臺、汾酒三種代表工藝進行查定試點,科學總結,以便盡快地面向全國普及。根據部署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瀘州老窖大曲酒釀造工藝最先被列入重點研究課題。1957年10月至1958年4月,由四川糖酒工業科學研究室(現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四川省專賣公司等16個單位組織的62位技術人員蹲點瀘州老窖查定,在陳茂椿、熊子書等專家的帶領下,對瀘州老窖生產工藝進行全面查定總結(史稱“瀘州老窖試點”),本次試點拉開了中國白酒三大試點的序幕。 (1957年,陳茂椿等著名釀酒專家在瀘州老窖開啟中國白酒的第一次試點工作,對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進行查定總結。)如同中國白酒著名專家沈怡方先生曾說:“中國白酒業的發展,是靠‘試點’起家的。”瀘州老窖試點采用的科研方法和采取的措施對以后的茅臺、汾酒試點總結都有重要影響。
而三大試點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快速向全國兄弟企業普及開來。在這釀酒工藝面向全國普及的過程中,瀘州老窖走在最前列,同時,最不保守,學生也最多,做出的貢獻也無疑是最大的。
1959年,根據瀘州老窖試點成果編撰而成《瀘州老窖大曲酒》一書,后經輕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成為新中國第一本白酒釀造專業教科書,規范了全國濃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這本書不僅對瀘州老窖酒的技藝總結具有開創性的貢獻,更是對中國白酒技藝的總結、推廣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期間,先后有四川、陜西、云南、河南、安徽、湖北、遼寧、江蘇、廣西、甘肅等省酒廠到瀘州老窖學習相關釀酒技術。
瀘州老窖先后舉辦27期釀酒科技技術培訓班,為全國20多個省市的酒廠培養了數千名釀酒技工、勾調人員和核心技術骨干,促進了中國白酒的科技進步,推動了濃香型白酒的發展。
(部分釀酒科技技術培訓照片)
值得關注的是,1952年至1989年間的全國評酒會上,瀘州老窖持續蟬聯了每一屆中國名酒,同時,濃香型白酒在歷屆評酒會中幾乎從未失去一半的名酒席位。
(瀘州老窖蟬聯五屆名酒)
02 ENTER 中國白酒香型的正式劃分 伴隨中國名酒的評選和技術推廣在全國的鋪開,上世紀60年代開始,行業內將采用茅臺工藝生產的酒稱為“茅香型”,采用瀘州老窖工藝生產的酒,稱為“瀘香型”,采用汾酒工藝生產的酒,稱為“汾香型”。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香型”劃分是從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開始的。這一屆評酒會通過考核聘用了白酒國家評委。參評全國名酒,則意味著必須接受行業頂尖專家的權威考核。中國白酒泰斗周恒剛作為評酒會主持專家提出“選酒先考人”的要求,即先對參加評選的專家評委進行考核。
參與評酒的評委是從全國幾百位知名評委中進行嚴格挑選、層層選拔最終脫穎而出的22名佼佼者,每天能評多少酒、每位評委能評多少輪,參評評委的味覺、嗅覺所能承受的量都通過了醫學專業的鑒定。經過嚴格篩選,產生了包括熊子書、沈怡方、高月明、梁邦昌等在內的新一屆國家評委。而參與本屆評酒的評委集中于一個軍事基地里進行封閉化管理,那個年代,沒有網絡、沒有手機,連續12天的評酒期,22位評委除了日常生活起居外,所有空閑時間都在酷暑的環境下進行評酒,更沒有任何時間進行娛樂活動,可以說各位評委也是克服了當時艱難的客觀環境,最終交出了令世人信服的答卷。
這屆評酒會準備充分、組織嚴密、方法科學、評定合理,并確定了白酒香型的風格特征。
在本次評酒會開始前,評委會統一了主要香型的風格描述,將白酒分為濃香、醬香、清香、米香和其它香型五類進行評比。瀘州老窖,則以“醇香濃郁、清洌甘爽、回味悠長、飲后尤香”的風格被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作為濃香型白酒標準的締造者,瀘州老窖特曲榮獲“中國名酒”榮譽稱號,由此,瀘州老窖成為了濃香型白酒的典范和標準。
白酒香型的出現與發展是在科學總結傳統生產工藝的基礎上,生產技術進步的體現,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除了首次提出分香型、分糖化劑、分組評比外,還開創了“密碼編號、分型評比”的先河,即參賽白酒沒有品牌,只有編碼,這種品評方式被稱為“密碼品評”。前來參評的瀘州老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在眾多白酒之中脫穎而出,再次榮獲中國名酒的榮譽稱號,也由此奠定了“濃香鼻祖,酒中泰斗”的行業地位。
10年以后的1989年,同時,也是瀘州老窖特曲蟬聯五屆“中國名酒”之時,為了體現“濃香標準”之寓義,瀘州老窖特曲將80年代的“方形瓶”,改為了“刀幣型”瓶型,通過秦漢時期通行的“刀幣、布幣”的外型和酒標來表達“標準”之義。
同年,酒界泰斗周恒剛親筆為瀘州老窖題寫“濃香正宗”四個大字,對瀘州老窖在行業的地位予以了高度肯定。
作為典范和標桿,瀘州老窖一代代釀酒人不斷將濃香工藝普及全國,以至于濃香型白酒在全國占據了75%的市場份額,推動形成“濃香天下”的行業格局。
03 ENTER 以瀘州老窖為代表的典范和標準 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實際上,瀘州老窖作為中國名酒領軍企業之一,長期以來一直積極參與中國濃香型白酒標準制定工作。1980年,由輕工業部食品發酵科研所(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前身)、瀘州老窖組成的科研團隊開展了我國第一部濃香型白酒標準的制定工作。歷時3年,該部標準于1983年6月30日正式發布。
1989年,經輕工業部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與瀘州老窖等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經修訂的濃香型白酒標準由部頒標準正式上升為國家標準,其高度與低度產品國家標準《濃香型白酒》GB10781.1-1989、《低度濃香型白酒》GB11859.1-1989分別于1989年3月31日及同年11月7日正式批準發布。
此后,又由全國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牽頭,瀘州老窖等行業領軍企業參與,組織對1989版濃香型白酒標準進行修訂,通過合并高低度產品標準,增加術語與定義、產品分類、分析方法與檢驗規則等內容,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濃香型白酒標準,并于2006年7月18日正式發布《濃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
2006版濃香型白酒標準通過標準整合、明確定義、增加分類等,使標準適用范圍增加。因應消費需求的變化,在產品風格上追求香味協調,香味并重,以便于能夠更好地用于指導白酒生產企業組織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2006版國家標準也成為白酒黃金十年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而后來的2018版濃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修訂內容,則緊密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及消費升級進行,通過兼顧專業性與通俗性,引導消費市場深入了解和解讀濃香型白酒的品質,從而為融入國際市場打下基礎,更加科學、嚴謹、合理地反映了白酒產品的自然屬性,大力擴展了低度濃香型白酒的市場空間。
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消費觀念在變化,白酒行業也在不斷向前發展,因此白酒標準需要不斷完善。特別是到當前,中國白酒已然呈現出這樣兩大矛盾:一方面,老百姓對美酒日益增長的需要與長期缺好酒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國白酒傳統俗飲文化與理性健康飲酒文化之間的矛盾。
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現用濃香型國家標準GB/T10781.1-2006在2022年4月1日廢止,新的濃香型國家標準GB/T10781.1-2021開始實施。新標準主要修改了標準名稱和英文名稱、增加了引言、修改了濃香型白酒的定義、增加了酸酯總量的術語和定義、調整高低度酒的酒精度范圍、修改了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標要求等內容。
著眼于解決當前濃香型白酒面臨的實際問題,不僅對產品有了更合理、科學的規范,也為企業給消費者創造更多風味多樣的濃香型白酒產品提供了空間,對行業、企業、消費者都具有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而瀘州老窖參與的此次標準修訂也將成為白酒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新標準對濃香型白酒的感官描述在向“更美好”的方向進步,可以幫助消費者建立對濃香型白酒高品質、高品位的認知,從美的角度欣賞中國白酒,從而體會到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與此同時,自2021年起,中國白酒的英文名字由原來的“Chinesedistilledspirits”更改為“Chi?neseBaijiu”,并已在1月1日正式執行的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進行修改,而這也將促進中國白酒更好地走向世界!
總的說來,中國濃香型白酒標準變遷40年的光陰,是中國白酒業變遷的縮影,也是中國白酒走向規范、走向繁榮、走向國際化的見證者和推動者。
而在這其中,瀘州老窖也在不斷傳承和創新,以一道道復雜又嚴謹的工序,不僅保證瀘州老窖酒的美好品質,始終以濃香典范和標桿的角色,牽頭或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更始終以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酒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樹立中國名的價值標桿,引領中國白酒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