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的陶淵明是個“性本愛丘山”的田園詩人,殊不知,他的一大愛好竟然是喝酒。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曾寫道“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陶淵明喜歡喝酒,但是家中貧窮不能經常喝。于是親戚朋友經常請他喝酒,每次他去喝酒,總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這些故事足以見得陶淵明對酒有一種特殊的偏愛。
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序》中曾透露,自己求官的目的只是為了“公田之利,足以為酒”,公田里收獲的糧食,足夠用來釀酒。陶淵明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友人勸他去做官,解決生活的窘迫。于是陶淵明去做了彭澤縣令,以此來補貼家用。但是官場腐敗黑暗,他為人耿直,不愿意為五斗米而折腰。所以只做了不到一年的縣官就辭職了,隱居田野。
陶淵明是第一個把酒融進詩里的詩人,并作為一種人生境界來自我欣賞。縱觀陶淵明一生所作的詩句,其中飲酒詩共有二十首。陶淵明把自己的人生體驗、哲理性的思考以及酒中的真趣都寫進詩里,將詩與酒融為一體,并從中透露出他率真的性格和曠達的心胸。
陶淵明在《飲酒二十首序》又曰:“余閑居寡歡,兼比夜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燭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再詞無余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由此可知陶淵明是喜歡喝酒,但只是在酒中尋詩而自娛,絕非貪杯之徒。
陶淵明在生前已為自己寫好祭文,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其《挽歌》一詩中寫道: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為什么如此嗜愛酒呢?陶淵明出身于一個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他少時頗有豪氣,志向遠大,希望通過出仕為官的途徑,能夠建功立業,實現“救蒼生”的偉大愿望。但是,他所處的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社會動亂不安,政治黑暗,門閥勢力嚴重,士庶界限嚴格,即使他曾祖父陶侃做過大司馬,但畢竟出身寒微,只是以武功致貴,他亦只能得到參軍、縣令等這樣的小官職。
陶淵明面對黑暗的政治和險惡的政局,既無力去拔亂反正,又不肯同流合污,只得無奈退隱田園,把田園生活作為精神的寄托。從志在四海,到逃避官場,最終退隱歸田,這就是陶淵明一生的生活軌跡。
很多人以為陶淵明隱居田園是由于性格懦弱,其實并不然。事實上,少年的豪言壯志使他奮進,家境的窮困使他煩惱,衰病的來臨使他苦悶,政治的黑暗又使他悲嘆,陶淵明也想“無復獨多慮”、“聊乘化以歸盡”,但每當逢年過節之時,他總是感慨萬分,歸隱田園也并不能解決他思想中的矛盾。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飲杜康酒方可一解憂愁,唯有飲杜康酒懂得他內心的理想、抱負與無可奈何。
面對殘酷的現實卻又束手無策,就只能喝酒來逃避現實、麻痹自己了,于是飲酒就成了陶淵明消極避世的手段,“飲酒”便成了陶淵明詩中的一個重要題材。
從一代梟雄曹操,到詩仙太白、詩圣杜甫等文壇豪杰對杜康酒連綿不斷的贊美,便知道杜康酒陪著歷代文豪看遍古今,開心時喝杜康酒吟詩作對,煩悶時喝杜康酒舉杯消愁。
杜康酒選用高粱、小麥等配料,汲富含鍶、鈷等微量元素的玄武古泉之水,取千年古桑窖泥培育養護的桑泥古窖,秉承杜康始釀白酒的純正古法,經創立高端白酒品質新標桿的分區窖藏,精心釀制而成,成就了酒祖杜康酒質芬芳馥郁、回味凈爽,“醇厚、甘美”的傳統酒體風格。也正是這樣“醇厚、甘美”的風格,杜康酒才能似涓涓細流、潤物細無聲,滋潤一代代詩人的心田。
“唯有杜康”,陶淵明在酒中看透人生道理,不再為無法解救蒼生而苦悶,把田園生活作為精神的寄托,將詩與酒融為一體,過自己的詩酒人生。(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