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大家酒評內容中心 鞏星
我國白酒歷史悠久,葡萄酒也不遜色。從緣起到發展繁榮,關于葡萄酒的故事,在中國從古到今也廣為流傳,有記載流傳的多為皇親貴族或文人雅客,也正是因為他們對葡萄酒的喜愛,葡萄酒才能在我國興盛發展。
葡萄酒的起源故事:爛掉的葡萄,芳香爽口的濃汁
我國是葡萄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產于我國的葡萄屬植物約有30多種(包括變種)。根據中國古代史料記載,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已經采食野生葡萄。
由于當時條件貧乏,冬季食物短缺,人們就將沒有吃完的葡萄儲存起來,以備所用。入冬以后,卻發現它已經爛成了濃漿汁,盡管有些苦澀,但為了生存人們還是大口大口的喝,但沒過多久卻發現芳香爽口,而且感覺到身體溫暖。此后,古人們就開始了葡萄酒芳香之旅。
此外,在古漢語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
關于葡萄兩個字的來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飲之,則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飲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樣子。按李時珍的說法,葡萄之所以稱為葡萄,是因為這種水果釀成的酒能使人飲后醄然而醉,故借“酺”與“醄”兩字,叫做葡萄。
漢武帝珍愛葡萄酒,供奉王母的珍品
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官別館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
當時,漢武帝對張騫從大宛帶回的葡萄品種及釀酒工藝極為看重,命宮人在離宮別苑內大量種植葡萄,對葡萄酒猶如后宮佳麗般珍藏。
據傳,漢武帝很喜歡葡萄酒的美味,但因當時釀造的酒產量極為有限,故而特作珍藏,僅留作供奉王母娘娘的珍品。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最初本土釀葡萄酒即漢武帝宮中御用及賜予其最愛之重臣、叢氏先祖金日磾之酒。
魏文帝曹丕為葡萄酒打廣告
對于魏文帝曹丕,大家對他的印象都不如他爹曹操、兄弟曹植來的印象深刻。但說起葡萄酒,他的推廣功不可沒,他不僅自己喜歡葡萄酒,還把自己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喜愛和見解寫進詔書,告之于群臣。其文曰:“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葡萄說。當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于鞠,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
文帝畢竟身兼著名文學家,假如將這段文言文改換成白話文,不是一段很時麾的常常見諸于報刊、熒屏的安利廣告詞么?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體力行,葡萄酒業得到恢復和發展,使得在后來的晉朝及南北朝時期,葡萄酒成為王公大臣、社會名流筵席上常飲的美酒,葡萄酒文化日漸興起。
影視資料
李白親自體驗葡萄酒釀制過程
葡萄酒在中國歷史上,也當算盛唐時期最為興盛。喝酒已不是王公貴族的特權,老百姓也普遍飲酒。加之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鐘愛葡萄酒,葡萄酒文化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廣與發展。
葡萄美酒還成為了不少詩人們文思泉涌的催化劑和人生不可或缺的“知己”。“詩仙”李白不僅喜歡葡萄酒,更加迷戀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中。李白在《襄陽歌》中寫道:“……,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江鴨頭綠,恰以蒲萄初酦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
詩中李白幻想著將一江漢水都化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連喝上一百年,也確實要喝掉一江的葡萄酒。李白還親自體驗過葡萄酒的釀造過程,所以才能寫出“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這樣的詩句,江水碧綠,就像剛釀好而未經過濾的葡萄酒一般。
康熙保持飲用,把葡萄酒比作“人乳”
大清王朝的康熙帝也是一位熱衷于飲用葡萄酒的皇帝。一次他得了重病瘧疾,幾位西洋傳教士便向皇帝建議,為了恢復健康,最好每天喝一杯紅葡萄酒,皇帝保持這個喝紅葡萄酒的習慣一直到去世。康熙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當朝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皇帝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因此他養成了經常飲用葡萄酒的習慣。
1714年,在發生著名的“禮儀之爭”之后,除了耶穌會以外,其他的傳教士都被趕出中國,造成葡萄酒短缺,康熙特命人們在全國四處尋找葡萄酒。
張弼士艱難創業,發奮圖強打造“國魂酒”
1871 年,張弼士在雅加達法國領事館的一個酒會上聽聞煙臺等地生長著漫山遍野的野葡萄,以此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別具特色,自此,便在心中產生了建立葡萄酒公司的念頭,張弼士于1892年開始籌建酒廠,幾經周折,公司耗費巨資,建成占地千余畝的葡萄園。
第一排中間為張弼士先生
產品出來后,對于如何開拓市場,張弼士曾煞費了苦心,注重提高產品的信譽、注意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充分利用海外華的影響……此外,他還廣泛結交上層人士,取得各方的支持。慢慢的,別具特色的張裕酒,終于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和注意。
經過 20 余載的努力,1915 年張裕葡萄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獲得四項金獎,這是中國的葡萄酒第一次飲譽海內外,被海外華人驕傲地稱為“國魂酒”。
尼克松一句玩笑話,中國葡萄酒開始發奮崛起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為慶祝中美關系破冰,尼克松特意從美國帶來了干紅葡萄酒。并開玩笑道:“中國很大,但缺少葡萄酒和時尚女性。”當時中國內只能生產半汁或甜型葡萄酒,像招待外賓需要的干紅葡萄酒全部依靠進口。
1972年尼克松訪華與周恩來在國宴上敬酒碰杯
與世界進行交往,中國自產的葡萄酒不能缺席。為了攻克葡萄酒釀造技術難題,1978年,國家輕工業部成立了干紅葡萄酒研制領導小組。經過科研人員五年的努力,1983年,中國第一瓶干紅葡萄酒在河北昌黎誕生。“北戴河”牌干紅葡萄酒的誕生填補了中國干紅葡萄酒的歷史空白,也開創了中國葡萄酒發展的新征程。
一個個故事雖短,但卻多多少少影響了葡萄酒的中國的發展進程,是我國葡萄酒發展的剪影。隨著葡萄酒發展的是綿延不斷、流傳至今的燦爛的葡萄酒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如今,中國各大葡萄酒品牌蓬勃發展,葡萄酒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不再代是奢侈的代表。隨時隨地都能喝到葡萄酒的我們,懂了其發展歷史,了解一些中國古代關于葡萄酒的名人軼事,自覺杯中酒更加珍貴香醇,更加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