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酒客。
從小到大讀過的李白詩句中,借著酒意直抒胸臆的數不勝數。
那你知道,李白這個大詩人杯中酒是什么味兒的呢?
——這酒中味,還得跟著他的人生經歷改變。
余光中評價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如果唐朝的文化有一半是李白,那李白的文化里便有一半是酒。
愛酒如命的李白,詩作中多在醉時寫。 被人稱為詩仙的他,無酒不成詩。
和所有不得志的詩人一樣,李白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奮斗。 而作為古人,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方法便是 ——致仕。 這其中的追逐、欣喜、彷徨、失落都化為杯中酒,喝進肚里,寫進詩里。
充滿期待,未來可期
少年時的李白,在川蜀已小有名氣。隨后,李白出蜀,開始了他的遠游求仕之路。幾經坎坷,此處不表。之后,通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引薦,將李白的詩句給唐玄宗看,讀過李白的作品后,唐玄宗對李白十分仰慕,于是下詔讓其進京。
此時李白正居于東魯南陵,詔書送達時,他還在山中。 得到消息后,他異常興奮,于是便有了此詩: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此時李白的杯中酒,該是充滿期待的吧。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此時認為,自己的人生理想馬上會得以實現,自己的人生也會達到巔峰,未來一片光明。
春風滿紙,花光滿眼
李白奉詔入京后曾任職翰林院,但他的一腔抱負與才情并未受到重視。唐玄宗賜李白翰林供奉,任職于宮中。所謂“翰林供奉”,其實就等同于皇帝的御用文人,皇帝所到之處,需要文人術士等候詔命、行陪同文藝游賞之事。
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貴妃磨墨,力士脫靴,何等的風光恣意。雖風光,但誰能懂李白此時的杯中味呢。李白是想來為家國天下做點實際貢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卻每天陪著皇帝游山玩水,寫詩作樂。
當喝進去的酒都化作了詩,醉倒在楊貴妃塌下,張口便是,“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但是再華麗的辭藻也掩蓋不住這種不受到重用的日復一日的生活,李白漸覺厭倦。于是他開始縱酒度日,“藐視王權”——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
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寫這首詩時,李白已經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京城前,友人設下盛宴為之餞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卻放下杯筷,無心進餐。自己一心渴望的仕途受到阻礙,受小人陷害不得不繼續浪跡四海。前路渺茫,即使是這樣,李白也并沒有繼續沉悶下去,“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李白的詩是他的眼也是他的心,他歌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盡了世間的旖旎美景,也道盡了自己滄桑與豪放的人生。這其中,借詩抒意離不開酒的催化與陪伴。
李白該謝酒,讓他在開心時飲酒助興,在憂困時忘卻煩擾。
我們也該謝酒,讓一代詩仙在半醉半醒之間直抒胸臆,成就傳世佳作,讓我們有幸一瞥大唐盛世的萬般豪情。
自古詩酒是一家,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
詩人為什么愛喝酒?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不是“餓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以情愁入酒,在酒中悟人生,詩興大發。許多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在半醉半醒之間直抒胸懷,才能更靠近那個真實的自己,成就傳世佳作。
李白的詩是他的眼也是他的心,他歌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盡了世間的旖旎美景,也道盡了自己滄桑與豪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