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朋友拿出一瓶酒,神秘兮兮地告訴你:這可是XX單位“特供”哦。“特供”聽上去很動人,價格也很嚇人。據媒體調查,“一瓶2015年的專供名酒,115000元”、“某品牌名酒,2016年,53度,500毫升,6瓶,83000元”。最后,你狠狠剁了個手,覺得還挺值,畢竟享受上了“專特供”,倍兒有面子。
事實卻令人傷感。這很有可能是舊瓶裝新酒,裝的還是幾十元的散裝酒。幾千上萬塊錢,就買了個寂寞。
最近,北京警方打掉了17個跨省市制售所謂“專特供”白酒的犯罪團伙,刑事拘留46人,起獲假冒名酒6600多瓶。這幫犯罪團伙號稱為某某單位“專供”“特供”高端白酒,其實是從外省采購來商標、瓶蓋、防偽標識,從酒店回收正品酒瓶,把散裝酒灌進去,貼標組裝,通過下線經營的酒水門店向熟人或慕名而來的消費者售賣。成本幾十元的散裝低端酒,層層加價后,賣到消費者手里高達每瓶上千元。這就是“專特供”的真相。
你問那到底還有沒有真“專特供”了?
事實上, 十八大以后,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就被禁止了。
2012年第四季度,工商總局等10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集中清理整頓利用互聯網銷售濫用“特供”“專供”等標識商品行動。
2013年,國管局、中直管理局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的通知》,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及所屬行政事業單位使用、自行或授權制售冠以“特供”“專供”等標識的物品。
被禁的標識還包括:“××部門特供”、“××機關專供”、“××部門機關服務中心特供”、“××會議特供”、“××活動專供”、“××禮堂專供”,“專用”、“內招”、“特制”、“特釀”、“特需”、“定制”、“訂制”、“授權”、“指定”、“合作”、“接待”……
禁令之下,還有人在掙扎。前幾年,一些地方發現,有的生產經營者還拿“專供”“特供”打廣告。比如在遼寧省,個別生產經營者利用“內部特供”國家機關名義推銷酒類商品欺騙誤導消費者,嚴重損害國家機關形象。2016年10月,國家工商總局下發了《工商總局關于展開清理整治含有“特供”“專供”國家機關等內容廣告專項行動的通知》,遼寧、陜西等地都出手清理整頓含有“特供”“專供”國家機關等內容的廣告。所以不光使用、自行或授權制售“特供”“專供”不被允許,拿“特供”“專供”國家機關的噱頭打廣告,都是違法的。現在去網購平臺上搜索關鍵詞“特供”“專供”,白茫茫一片很干凈。
那么假“特供”、假“專供”,為啥還一直暗搓搓地有市場?一曰特權思想,二曰消費主義。
在一些人的心中,“特供”“專供”,代表著高檔、神秘、稀有、尊貴、高人一等。酒還是那個酒,打上這些個光環就不一樣了,咂上一口,嘖,仿佛是特權的味道,虛榮心相當滿足。甚至很多時候,買的人、喝的人,都心知肚明是假的,但依然沉醉其中。
這種虛榮心理,是消費主義最喜歡的。消費主義崇尚奢侈消費、超前消費、過度消費,誘導大家通過買買買尋求存在感、成就感。對于一些有畸形消費需求的人來說,“專特供”酒就是給他們專特供的迷魂湯,引誘他們掉入商家挖好的消費陷阱。這樣的陷阱,真的很險惡。欺騙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還損害國家機關形象,助長不良風氣。必須狠狠打。首先要打擊真“專特供”,斷了這種歪風邪氣的根子。
這幾年,對黨政機關向企業定制、購買高檔酒的行為,職能部門打擊得嚴,紀檢監察機關盯得緊。山西、江蘇、江西等省都對本地白酒廠家為行使公權力單位定制高檔白酒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很多地方還從酒的生產源頭把控。
貴州省開展白酒市場專項整治,其中一項就重點針對專供、特供酒。2016年12月茅臺集團聲明,公司部分產品標注有“國宴”“專用”“專供”“特供”等字樣,已在監管部門指導下清理整頓。在一些市縣,監督檢查“特供”“定制”問題,成了一項常規工作。
這兩年,湖北省當陽市紀委監委聯動職能部門在全市開展“特供”“定制”煙酒專項整治行動,了解企業、專賣店是否生產、銷售“特供”“定制”煙酒,檢查機關單位食堂、倉庫是否收受、儲存“特供”“定制”煙酒。新疆庫爾勒市紀委監委安排專人對市域內酒廠、酒莊酒產品生產、經營、銷售情況調研摸底,看有沒有商家給機關單位提供“特供”。
在這些地方的摸底和檢查中,特供、專供、私人訂制、單位企業內部團購、贊助消費等問題,暫時都沒有發現。廣西、重慶、四川瀘州等地的有關同志也表示,近兩年本地黨政機關公款消費專特供酒的問題“不突出”,“不常見”。這都說明,整治收到了顯著成效。專供、特供酒體系,已經走向生命盡頭。
現在市場上再蹦出來的所謂“專特供”酒,假冒無疑。就如有些媒體說的:沒有了“特權”,“特供”就是假冒產品。但到了2020年,還有人堅持著對“特供”“專供”的迷戀,可見有些不良風氣根深蒂固,得一直警惕,露頭就打,把健康的市場消費習慣慢慢營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