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中國人只要上了三五成群上了飯桌,酒基本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中,親人團聚要喝團圓酒;小孩出生要喝滿月酒;升學要擺升學宴:壽辰要擺壽辰酒。大事小事,事事不離酒,正所謂百態生活源之于對酒的品味。
其實,中國人并不擅長喝酒,但是中國人喝的酒確是最有情懷與內涵的酒。酒與桌的結合,打造出了中國獨具特色的酒桌文化。
一、讓友情更“有情”
酒桌,正是“中國式人情”的最佳實踐場所。一杯酒用以敬父母,以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一杯酒用以敬導師,以表達對導師栽培之恩的感謝;一杯酒用以敬伯樂,以表達對伯樂知遇之恩的感激。
二、無酒之宴難盡興
所謂“酒壯英雄膽”。在酒的幫助下,個體能夠卸下戴在身上的面具,勇敢地用一種更為真誠的方式進行溝通。在酒精的催化中,人們有勇氣忽略社會地位的不同而帶來的差別,也有勇氣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語言的增多,欣快感的體驗以及自控能力的降低,推動了整個酒桌氛圍,形成良好的互動環境。
三、酒就是“面子”
傳統的鄉土社會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熟人社會,人與人的聯系是緊密的,在這樣的社會中,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是好是壞,就決定了個體是否能在鄉土社會中生存。正處于從“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過渡的中國人而言,自我價值很大一部分仍是來自于他人的評價,因此別人給不給你面子仍然是個體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同時也可以看出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
酒在這些不同情境中,擁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傳統“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傳統文化能走多遠,白酒就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