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認品牌,品酒聽故事,
大家好,我是喜歡研究白酒品牌故事的鋼絲兄。
說起江蘇名酒,資深酒友第一反應應該是三溝一河。
分別是洋河、雙溝、高溝和湯溝。
洋河、雙溝曾在1984、1989年兩獲全國評酒會金獎,高溝、湯溝也都位列53優;
只是步入21世紀后,蘇酒四大臺柱子同臺不同命。
洋河憑借藍色經典戰略一飛沖天,2021年銷售額253。5億,位列中國白酒第三把交椅;
其后又把雙溝收入囊中,雙品牌戰略,也算是給雙溝一個好靠山。
高溝在1996年打造了今世緣子品牌,主打婚慶市場,后來的國緣系列更是開拓了商務市場,2021年銷售額64.06億,算得上是白酒行業中堅力量了。
唯獨湯溝酒目前稍顯落寞,別說是線下飯局(異地),就算是酒友之間也很少見到討論。
偶有提及,也僅僅是說“三溝一河”的時候作為配角出現。
鋼絲兄手里這瓶45°湯溝特曲是今年618期間在PDD湯溝官方旗艦店下單的,價格感人,券后僅25元,踩坑成本極低,當時應該是湊單時候隨便選的一個。
那段時間買酒多,到貨后隨便塞酒柜角落里,今天無意間看到才翻出來試試口感,順便記錄一下。
01
湯溝歷史
老規矩,先盤下酒廠歷史。
鋼絲兄以為湯溝這種有根有腳的大廠應該不用怎么去考證,酒廠自己就整理得很到位。
顯然我想多了,有些故事廠家自己官網都沒說圓,
看來品牌做不起來還真是有原因的。
湯溝酒是因地得名,產地為江蘇省連云港市湯溝鎮。
這里也是歷史上重要的港口和商埠,為古桐城縣四大名鎮(樅、湯、孔、練)之一,
解放前素有“小上海”之稱;
發達的經濟與適宜的氣候奠定了名酒產生的條件。
宋代
北宋年間的連云港海清寺阿育王塔(宋天圣元年(1023年))功德碑上,載有湯家溝酒場魏鈞等人捐酒捐物的記錄,足以證明彼時當地已有釀酒行當。
無法考證此時是發酵酒還是蒸餾酒,個人覺得兩者均有可能;
發酵酒自然不用說,但如果是白酒也說得通,鋼絲兄是非常認可的宋代既有白酒的觀點;
明代
據《灌南縣志》記載,明天啟年間,湯溝鎮就有玉生、香泉、美泉等糟坊,釀造高粱酒。
又據官網顯示,明末有山西酒師黃玉生來湯溝鎮建玉生糟坊,發現當地一口池塘水質甚好,此池子狀若大鱉,所以稱之“鱉大汪”;黃玉生于“鱉大汪”旁掘井一口,開挖十口老窖池;用此井水釀成酒水芳香濃郁,獨具一格,此井故便得名“香泉井”。從此酒匠云集,糟坊林立。
井水十條古老的窖池至今為湯溝酒廠產業,持續釀酒,因窖池于天啟年間開挖,所以又稱之為“天啟老窖”,這些窖池歷經400余年,現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此可見,湯溝技藝發展歷史可以作為江淮濃香工藝脫胎于清香型工藝的又一佐證。
清代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劇本《長生殿》的作者,著名戲曲家洪升北上山東曲阜,會劇友孔尚任,途徑湯溝古鎮,在品嘗了湯溝美酒之后,題下“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的詩句,湯溝酒遂名揚四方!
民國時期
信源①1915年,湯溝大曲在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銀質獎章;
信源②1915當地發展有13家糟坊,以義源永記酒坊產品為佳,曾由濱海縣殷福記商號遠銷日本、南洋群島。
信源③1924年國民政府將“玉生糟坊”更名為“義源永記酒廠”,從此湯溝酒業成為民族工業的重要一員。
信源1錄于企業官網,但僅為孤證,而且沒有細節描述或者物證展示,考慮到彼時時事狀態,鋼絲兄表示存疑;
信源2、3互有沖突,個人認為1924年更名一事更為可信;
1940年,農歷三月二十五日,一支日本侵略軍由北向南經過湯溝古鎮,民兵襲擊了行進中的日軍。日本鬼子的頭目惱羞成怒,瘋狂報復,派出一隊日本兵掃蕩湯溝鎮,將棉花纏在掃帚上,澆上豆油,點燃棉花,挨門挨戶放起火來。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大火燒紅半邊天,湯溝鎮大小糟坊,有的被焚毀,有的遭到搶劫。
在這場大火中,幸存下來的義源永記酒廠成為敵我爭奪的戰略資源。為了掌握和控制這個重要的酒業資源,中共黨組織在湯溝創立了地下黨支部,駐地在鄰近湯溝酒廠的連五村,堅持了 8年之久,史稱“紅旗不倒連五村”。
新中國時期
1949年
因戰火損毀,當地只剩下義源永等七家酒坊。
1952年
經曙紅區政府批準,將湯溝鎮義苑糟坊、玉生糟坊、香泉糟坊等6家(一說7家)私營糟坊合并,成立公私合營的湯溝酒廠。
1979年 湯溝大曲參加江蘇省評酒會,獲得了第一名,同年獲得江蘇省優質產品證書;
1982年,在江西廬山召開的全國名優白酒檢評會上,湯溝大曲被許多專家公認為"濃香型的后起之秀","是很有前途的酒",并獲得"無色透明,窖香濃郁,醇甜甘冽,回味悠長,尾凈"的評語;
1984年,38度湯溝特液和53度湯溝特曲參加江蘇省評酒會,蟬聯第一,同年參加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分獲金杯獎和銀杯獎,同年在全國第四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同類產品第五名,同年11月,在名酒薈萃的首都北京,湯溝特曲被我國首次赴南極考察隊選中,在喬治島長城站落成典禮上宴請外國朋友時,受到了國際友人的稱贊;
1987年,38度湯溝特液被評為全國旅游產品"金樽獎",被譽為"消費者最喜愛的低度白酒";38度湯溝特液、53度湯溝特曲和55度湯溝優質酒被選送參加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獲得兩枚金牌,一枚銀牌;
1986年,地方國營湯溝酒廠經省有關部門批準更名為“江蘇湯溝酒廠”
1989年,53度湯溝特曲、38度湯溝特液參加第五屆全國評酒會,雙雙榮獲國優;同年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認證授予"方圓"質量認證標志,作為國家質量認證免檢產品;
1992年,53度湯溝特曲榮獲中國名優酒博覽會金獎等。
2001年:由“江蘇湯溝酒廠”改制為國家控股的“江蘇湯溝酒業有限公司”。
2004年:湯溝酒業改制為私企。更名為“江蘇湯溝兩相和酒業有限公司”。同時酒廠也著力打造兩相和作為酒廠高端系列產品,
2010年09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湯溝白酒”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019年 湯溝兩相和酒業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企業。
02
湯溝品鑒
看完湯溝歷史,再來看湯溝的產品。
2000年初,很多酒廠都盛行推出高端子品牌,比如瀘州老窖的國窖、沱牌的舍得、洋河的藍色經典、高溝的今世緣,湯溝也不例外,引用了廉頗與藺相如“將相和”故事,在2001年打造了兩相和這個子品牌。
鋼絲兄始終覺得兩相和這品牌有點別扭,
首先是這兩相和湯溝能有多大關系呢?
其次這個名字以及背后寓意的應用場景過于狹隘,喜宴人家肯定要緣分、要喜慶,壽宴要福氣,用不上你的兩相和,
商務的話,你這比喻誰是廉頗誰是藺相如呢?存心讓人不好好喝酒嘛。
日常口糧就更不親民和接地氣了。這名字就奠定了失敗的基礎。
估計后來廠家也想明白了,又回頭去做湯溝,推出湯溝國藏;只是估計他們沒有想到“國藏”早就爛大街了,某次農村宴席上我可沒少喝濃香型的國藏郎,那滋味不提也罷。
另外現在湯溝這slogan也不敢恭維,“中國白酒守藝人“,但看有氣勢,但實際言之無物,顯得太空。
某個厲害的鎮上的手藝人、守藝人、守門人、守門員、門衛、看門犬太多了,你好好一老牌酒廠,何必去淌那一灘子渾水呢,不知道還以為是一丘之貉呢。
所以湯溝這酒我也難得去梳理產品體系了,
就著手里這瓶25元的湯溝特曲來聊聊吧。
此酒45°,濃香型;執行標準是GB/T10781.1,一級酒體;
一級酒體標為特曲,這個還是要點勇氣,但另一方面價格沒有騙人,到顯得誠實可愛了。
沒有純糧固態標識,自己打了個固態法白酒在酒盒上。
原料是水、高粱、小麥、大麥、豌豆,
這個地方是很有意思,小麥、大麥和豌豆都是制曲原料,也就是用于釀酒的糧食只有高粱,算是難得的老五甑單糧濃香酒;
而且有報道說湯溝采用了高溫制曲工藝,
這是要搞點偏醬味的味道提高酒體厚度?
以前的酒評說湯溝酒“香而不艷、凈而不淡、綿而不寡、甜而不膩”
今天來試試。
聞香
酸香撲鼻、酒味交淡,尾調有點往下走,不沖不刺鼻,還算干凈。
入口
略糙辣,酒體薄、甜味在舌尖一閃而過,味道短、回味略苦;而且這些味道有不圓融的感覺,
多放上幾分鐘,酒體變水的感覺明顯,說明酒體松散,品質確實一般般。
這個酒在酒體豐滿醇厚、濃郁度上與川濃有顯著的差異,
甚至有點接近鳳香、兼香,呈現出復合的感覺,
再仔細一想,和某一款白酒越來越覺得相近;這個就是河北青竹酒,
果斷翻出青竹酒對比試試,還真就是這感覺。
兩者對比近似度很高,但酒體感覺湯溝略好一丟丟
湯溝的酸味更加突出一點,青竹更甜一點點
而且和青竹相比,湯溝豐富度又可以說道說道了。
空杯聞香,湯溝的空杯甚至透出了一絲絲馥郁香型白酒的味道,
對于喝慣了川派濃香的鋼絲兄來說,始終覺得這酒濃中帶其他香型味道,味道不夠純正。
酒體風格偏柔,但辣口,喝起來不順暢,略微有點矛盾的感覺。
當然,對于一款25元即可入手的固態法白酒,能有這樣的水準確實也說得過去了,
而且還是53優老牌子,估計也沒幾個酒能做到了,要啥自行車。
關于湯溝酒,你還知道哪些內容,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近期推文回顧
天宮酒,一個意外和中國航天事業同名的百年好酒!
原酒企業轉型五大動作之⑤:服務建設
原酒企業轉型五大動作之④:渠道建設
原酒企業轉型五大動作之③:營銷推廣
原酒企業轉型五大動作之②:產品打造
原酒企業轉型五大動作之①:品牌定位
中國臺灣省著名白酒盤點,竟然還有茅臺鎮鼻祖燒坊遺脈!(下)
寶島著名白酒盤點,竟然還有醬酒鼻祖燒坊遺脈!(上)
點擊原文鏈接,發現更多有趣的白酒品牌故事
如果覺得有意思,可以點贊和在看,分享給更多好友。
文中如有任何失誤之處,敬請斧正,
在研究白酒的路上,
歡迎大家多多交流指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