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似乎是一件自帶“光環”的事情,尤其是古代文人雅士們的飲酒。雖然他們喝的大多都是喝度數比較低的米酒(尤其是元代蒸餾酒出現之前),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在詩文中描述自己和酒友時不時就要“豪爽”地喝“白杯”“千杯”乃至“一斗”“一石”。
當然,他們的這些表述自然是不能完全信任的夸張之談。但我們確定的是在這樣的“豪飲”之后,他們體內慢慢累積的低度數酒精會使得他們可以從容、悠然地進入一個“微醺”的狀態。這樣的飲酒方式其實要比我們現代人更加地舒適。這就使得古人的飲酒相比于我們現代人動輒就喝四、五十度起步的高度數烈酒要顯得從容、“優游”很多。
總而言之,古人的喝酒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兩點:喝得多、醉得慢。所以他們的酒席上會有那么多有趣的助興游戲。在這些五花八門的酒局游戲中,除了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的那些常見的劃拳、投壺等常規游戲,還有一些少見但是也很特別的輔助器物,比如在宋代短暫流行的“捕醉仙”。
“捕醉仙”是一種酒席上的勸酒之具,類似于不倒翁,“置盤中轉之,視其所指,酬之以酒。”簡而言之,就是將這個類似于不倒翁的器物放在盤中,然后轉動它,等它停下來的時候,被指到的那個人就要喝酒。宋代學者竇革在《酒譜·酒令》中補充道:“今之世酒令其類尤多,有捕醉仙者,為禺人轉之以指席者。”這種酒局上的勸酒器物在宋代的廣東地區較為流行,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是頗為有趣的。
悠然和從容其實是飲酒的最佳狀態,這一份難得的不急不躁是需要我們有極為深厚的涵養和酒德才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