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葡萄酒市場上的種種亂象,讓消費者在買酒時很難甄別真假。價格便宜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但是十幾塊錢的進口紅酒能喝么?不少人對此心存疑慮。那么,十幾塊錢買的進口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喝?如何選好一款原裝的進口葡萄酒呢?
1.看報關單、出入境檢疫報告單。原瓶原裝進口葡萄酒的報關單上一般會標明“分量”和進口瓶數;而出入境檢疫單上會標明葡萄酒單位,如果是支/瓶/箱,則均為國外原瓶原裝進口紅酒,而如果是千克/噸/公斤,則為國內灌裝的進口酒。
2.看中文標簽。按照我國規定,所有進口葡萄酒均需加貼中文標簽。規范的進口葡萄酒中文標簽強制性標注應具備以下內容:品名、原料與輔料、產品類型(含糖量)、原產國、酒精度、生產日期或灌裝日期、保質期(酒精度10%的飲料酒可以豁免)、貯存貯藏條件方法、進口商/經銷商/代理商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警示用語等。
3.看條形碼。正規原瓶原裝進口紅酒都會有中文背標,而在中文標上都會有條形碼,而且這些條形碼第一個數字往往代表不同的國家,如3代表法國,0代表美國,7代表智利,8代表西班牙,9代表澳大利亞等。
4.看灌裝地。原瓶原裝進口紅酒的中文標或錫帽上會標注葡萄酒的原產地與灌裝時間,除此之外不會標有灌裝地,如果發現中文標上有灌裝地就要多加留心了,因為很可能是灌裝酒。
葡萄酒是用純葡萄汁釀造的,釀酒師不會摻一滴水在酒里!
對于干紅葡萄酒,根據葡萄果實濃縮度不同,約3-5斤葡萄果實可以釀出一瓶葡萄酒,
對于甜型葡萄酒,根據葡萄果實濃縮度不同,約5-38斤葡萄果實可以釀出一瓶葡萄酒,
葡萄酒價格決定因素:
一瓶葡萄酒價格由多重因素決定,包括釀酒葡萄、釀造成本、包裝分銷成本、品牌和市場推廣成本以及稅收等。那么這些成本加起來就真的沒有10元錢嗎?難道店家走的是薄利多銷的套路?反正我是看不明白,還是老老實實將一瓶葡萄酒的成本粗略的列舉下來,好好合計合計!
原料——釀酒葡萄
精略估計5串葡萄才能釀造一瓶750ml裝的葡萄酒,葡萄園根據自身對葡萄酒質量的把控而對葡萄園的產量進行控制,以保證所產葡萄酒的質量,并且釀酒葡萄品種不一樣,種植的成本也不相同,這無形中增加了釀酒葡萄的成本。
葡萄園的土地成本費用,有些酒莊對于葡萄園并不具有所有權,酒莊每年需要向土地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費用,葡萄園的等級越高,需要支付的費用肯定也會越多;即使有些酒莊自己購入了葡萄園,但是酒莊為此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所有的土地成本都會平均攤分在每一瓶葡萄酒中。
機械設備及人工
酒莊的機械化消耗:機械采摘、機械挑選、釀酒設備:如壓榨機、發酵器皿和儲藏設備等都需要投入購買和維修成本。而是否使用橡木桶,使用什么樣的橡木桶都有可能增加葡萄酒的成本。此外,葡萄酒的熟成過程所耗費的時間以及昂貴的倉儲設備等,也無形中增加了葡萄酒的成本。
并不是每個葡萄園都能夠通過機械化的方式來節省人工成本,譬如那些地勢陡峭的葡萄園,無法使用機械設備,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來管理葡萄園。如果當地的勞動力供求關系緊張,勞動力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而葡萄園又無法使用機械設備,那么勞動力成本也會推高葡萄酒的價格。
包裝
我們在市場上購買到的葡萄酒都有包裝,而包裝的成本高低不一。包裝包括:酒瓶、瓶塞、瓶封、酒標等,都應算到包裝成本之中,如果一瓶葡萄酒是由軟木塞封瓶,因為軟木塞價格較高,那么這瓶葡萄酒價格也會相應增加。而一些酒莊還會專門聘請設計師對酒標圖案進行設計,再加上個別酒莊在酒標和瓶身上設置的防偽標識等更是增加了葡萄酒的成本。
運輸成本
國內的進口葡萄酒我們也要將運輸成本計算在內,不同的運輸方式價格也不同,時間成本也會相應不同,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而除了物流的費用,葡萄酒在運輸過程中所使用的特殊設備更是增加了其成本。因為葡萄酒的儲存條件很特殊,除了保證恒溫恒濕還要防止葡萄酒受震動等影響。
儲存成本
將葡萄酒安全進口到國內,我們還需要將葡萄酒安置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對于葡萄酒來說,窖藏需要恒溫,一個固定的溫度,需要空氣的濕度保持濕度,這樣的高要求也是需要資金的投入。
分銷成本
國內銷售葡萄酒流程大概包括代理商、分銷商或者零售商等渠道。而在這整個銷售過程中,每一條銷售途徑都會有不同額度的成本附加費。
稅收
國內的進口葡萄酒稅收也是一大大頭,葡萄酒商在進行葡萄酒交易時要繳納關稅14%、消費稅10%、增值稅17%,這些都將相應地加到葡萄酒身上。所以當我們品嘗進口葡萄酒時,這時稅收都是由我們買單……
其它
決定葡萄酒的價格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再此就不一一列舉!中國有句老話“一分錢一分貨”因此品質優秀的葡萄酒要價自然更高。
所以,網上那些爆款19.9元兩瓶還包郵的進口葡萄酒,我們到底應該是買呢?還是不買呢?相信各位朋友看了上文的介紹都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