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起葡萄酒的時候,想到的較多的就是浪漫,當我們提到哲學的時候,想到的較多的就是古板,浪漫與古板是如何同時在葡萄酒身上存在的呢?用哲學形容葡萄酒合適嗎? 從品酒的角度看,人們通常把葡萄酒當作藝術,欣賞其色澤的魅力,沉醉于其夢幻般的味道;而從釀酒的角度看,葡萄酒又是一種哲學,巴斯德甚至認為:“在一瓶葡萄酒中蘊含著比世界上所有書本更多的哲學。” 首先,無論是法國的波爾多還是勃艮第,無論是美國的納帕谷還是澳大利亞的獵人谷,無論是德國的普法茨還是的煙臺,釀酒葡萄普遍生長在并不肥沃的土地上。赤霞珠生長所在的礫石地,霞多麗生長所在的石灰巖或白堊性土壤,雷司令生長所在的板巖性土壤,這些土地往往是十分貧瘠的,土壤中還混雜有大量沙礫、石塊。但正是在貧瘠的土地,葡萄藤的根系才會穿透堅硬的巖層,向地層深處延伸,汲取地層深處的地下水和氮、磷、鉀、鈣、鎂、鐵等礦物質,結出沉積深厚的果實,從而才能釀造出酒體豐滿、單寧堅實、香味豐沛的葡萄酒。葡萄酒的辯證法正如一句法國諺語所說:“如果你的土地不是那么貧瘠,那它也不會那么富饒。” 其次,和其它農作物不同的是,釀酒葡萄只有收成概念,而沒有豐收概念。相反,從法國的AOC到意大利的DOC、德國的Qmp、美國的AVA、加拿大的VQA,這些法定產區制度都有嚴格的產量限制。張裕“大師級”葡萄酒選用的葡萄,畝產量甚至嚴格控制在600公斤。通過控制植株、限制產量,更能利于葡萄集中汲取土地養分,從而獲得高品質的葡萄。對于我們來說,好收成并不意味著產量高,而是意味著葡萄的成熟度好、果皮呈色佳、酸度和糖分適當,比如“大師級”解百納,我們在含糖量達到21度時才會采收。盡管我國乃至的葡萄酒消費呈快速上升趨勢,但貧瘠的土地、有限的產量,永遠是葡萄酒的基本哲學。現在,張裕各個葡萄園今年的采收已經結束,隨著變黃、變紅的葡萄葉紛紛掉落,辛勤的果農已開始了冬季修剪,他們將按照產量制定適宜的留芽量,然后讓葡萄藤進入冬眠期休養生息,等待春天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