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周期。醬香型的白酒從重陽“潤沙”開始,需要整整1年的釀造周期,這是所有白酒釀造中時間最長的一種。
Chinese Baijiu
“2”
兩次下沙(蒸煮后的紅纓子糯高粱)。制作醬香型白酒的原料有三種,一是來自赤水河的河水;二是茅臺地區獨有的原料——紅纓子糯高粱;三是用來制曲的小麥。紅纓子糯高粱顆粒小,飽滿,呈醬紅色,看起來像沙子一樣,故當地人都稱其為“沙”。下沙,也就是投料。完整的高粱,就是人們常說的“坤沙”;相對坤沙工藝,還有一種便是碎沙工藝,是先將高粱磨碎再進行蒸煮,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出酒量增加,但酒質量變差。碎沙酒往往會發甜、柔綿,不懂酒往往反倒覺得好喝。
第一步,是“潤沙”,時間在每年重陽節前后,即用100℃左右的開水,將高粱清洗幾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讓高粱吸足水分。然后將高粱上甑蒸煮大約兩個小時。這個環節很關鍵,高粱不能蒸煮太熟,也不能太嫩。蒸煮好的高粱,要散在地上攤涼,由工人用木鏟不停地翻開,溫度降至35℃左右開始加曲。高粱上滿一甑需要1500斤,第一次加入約220斤左右的酒曲。高粱與酒曲的總體比例為1∶1,但是酒曲要分8次加入,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左右。第一次加曲攪拌后,再進行“收堆”發酵,即將酒糟堆成一個1米多高的圓錐型堆。發酵時間需要釀酒師依據溫度靈活掌握,堆子的內部先開始發熱,然后傳遞到外面。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外圍空氣中的微生物。茅香型酒講究高溫發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五、六十攝氏度才結束這一環節。第一次發酵完成后,把酒曲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也即“一次投料”。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的酒糟(約25噸左右)。醬香型白酒的窖坑是用石塊砌成墻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則醬味就不濃了。窖坑要用本地黃泥封住,不能透氣,在窖期中要經常查,時常灑點水,防止干裂進氣。1個月后,窖坑打開,開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后加入曲藥,收堆發酵,然后重新下窖。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再度過1個月左右的窖期,開始第三次蒸煮、第一次取酒,時間為當年12月至次年1月。之后,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
“9”
九次蒸煮
Chinese wine
正宗的茅臺鎮坤沙工藝,需要將完整的高粱進行蒸煮九次。前面兩次是將新的高粱進行蒸煮,如前所述。之后,再反復蒸煮七次,以將糧食中的精華榨取干凈。
“8”
八次發酵。劣質酒,一般直接用食用酒精和其他香精材料進行勾兌,而不會有發酵這一過程。任何純糧酒,都必須經過發酵這一重要過程。醬香型白酒在釀造過程中,每一次的蒸煮都要進行發酵:先堆積發酵,然后再放到酒窖中集中發酵,這樣的過程一個輪次大概需要1個月左右時間,八次發酵需要10個月左右時間。
“7”
七次取酒。第一次取酒的時間是在第三次蒸煮過后,大概是在每年的12月份和次年的1月期間。在此之后,每次蒸煮便可取酒一次,總計共七次。坤沙釀造工藝所制作的酒,只能夠取七次酒。前兩次取出的酒,味道較為苦澀和辛辣;最佳的取酒次數是第三、第四、第五次,也被稱作“大回酒”;第六次為“小回酒”;最后一次為“追糟酒”。純正的醬香酒,必須要經過七次取酒,然后勾調而成。
*圖片來源網絡,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