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茅臺,是每個白酒產品的夢,這亦如每個人都想成為馬爸爸的一樣。
相應的茅臺周邊酒茅臺王子酒(金瓶298,白瓶228)、茅臺迎賓酒(紅瓶198,白瓶128)、貴州大曲、茅臺仁酒、茅臺漢醬、茅臺與中石化合資賴茅(金瓶和黑瓶都賣到了599)也紛紛漲價。茅臺品牌酒習酒、茅臺技術開發酒茅臺醇、天朝上品、富貴萬年也一起提價。
雖然茅臺酒的零售價沒有漲價,但茅臺的市場價格一直在漲,這也并不稀奇,雖然不讓叫國酒,但也還是國酒的范兒,價格和股價都一直領先。一個茅臺股份(生產真茅臺酒)的市值就2萬億,不但是其他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總和,也超過了貴州省1.6萬億的GDP,還不算茅臺集團的其他產業。
茅臺不是沒有“控價”過,但即便再控價,1499茅臺還是“一瓶難求”,專賣店還是“沒貨”,電商平臺還是搶不到貨。
茅臺酒價為什么一路飆升?
前任掌門人李保芳曾經做過一段經典分析:
第一:供需矛盾突出;
第二:茅臺的金融屬性和投資屬性使得大眾把更多的茅臺用于收藏投資;
第三:商家等著上漲,囤貨惜售;
第四:渠道固定,市面上茅臺酒一瓶難求。
茅臺酒從消費品扶搖直上成為奢侈品,帶動整個白酒行業價格齊飛。
而整個高端白酒市場,都是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三分蛋糕。說起來,同樣是1499元的建議零售價,茅臺一瓶難求,終端價達到3000;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卻是通過種種手段打折補貼,實際終端價要遠低于建議零售價。
價格和銷量之間的蹺蹺板,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品牌。
提價可以想提就提,但是提價以后還能不能賣得動,就是對品牌價值的考驗了。誰都想成為茅臺,但成為茅臺,對于很多白酒來說,終究不過是一場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