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茅臺
首位度為何更高一些?
本榜單中有一項參數叫做“熱度首位度”,指的是茅臺、五糧液、汾酒在各自香型前十品牌中的網絡檢索指數占比,茅臺“首位度”(品牌的搜索指數在前十品牌中的占比)最高,達到87.1%。這意味著什么呢?假如有100人網絡搜索醬酒頭部品牌,其中87人都是直指茅臺。
這個更高的首位度,一方面體現出茅臺品牌力之強大,同時清楚顯現出目前醬酒品牌格局特點:茅臺龍頭當先,而各級梯隊品牌與之仍有較大差距,我們不妨稱之為“木桶模型”。
這個模型是吻合醬酒市場表現的。
2019年,醬酒行業實現總產量約55萬千升,實現營收1350億元、利潤550億元,即所謂“以白酒行業7%的產能,實現了20%以上銷售收入和40%以上利潤”。
但在醬酒的大盤中,貴州茅臺占比極高,其2019年實現銷量6.46萬噸(茅臺酒3.46萬噸,其他系列酒3萬噸),實現營收854億元、凈利潤412億元。
如果扣除貴州茅臺的數據,則醬酒當年總產量約為48.54萬噸、營收496億元、利潤138億元,行業占比分別為6.1%、7.9%、10.7%,產量、營收、利潤三者之間的比例被大幅拉近。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更堅定了“茅臺熱大于醬酒熱”的觀點。
但另外幾項指數則告訴我們,茅臺很熱,醬香的確也很熱,二者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關系。
榜單顯示,在今日頭條、百度、微信三大平臺,“醬香”關鍵詞贏得了“頭條指數”和“微信指數”,在“百度指數”上則落后于濃香與清香。在“新增基金持有人”這個重要群體中,醬酒關注指數同樣處于領先位置。
通過上述數據對比不難發現,醬酒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主題,是大熱之下的品牌格局改造升級,擴大一線醬酒品牌影響,提高二、三線醬酒品牌地位,形成更多長板,從而讓醬酒“容積”更大。
應當看到的是,醬酒大熱約始于三年前,以本次前十榜單部分入選者為代表的的一批醬酒品牌借勢突圍,取得了可觀的市場增長。但,野蠻增長的三年,可以拿下若干市場,卻很難完成品牌的充分培育。換言之,這是一個尚缺乏品牌秩序的市場,是一個還不夠成熟的市場。
以2021年春糖期間的“醬酒之心”主題展為信號,醬酒品牌之間將加速分層與占位,誰能成為長板,誰的長板將“更長”,市場將逐漸看清。
27.3%,五糧液
首位度為何更低一些?
在濃香方面,五糧液占得“首位度”,但這個指數只有27.3%。即五糧液的網絡搜索指數在濃香前十品牌中占比為27.3%。
五糧液的指數更低一些,意味著濃香市場的成熟度更高一些。
在濃香熱度前十品牌中,包括了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全國性一線品牌,而古井貢、金六福、今世緣、水井坊、稻花香、伊力特均是區域性強勢品牌,擁有十分堅固深厚的市場基礎。這份榜單的綜合實力,是醬香、清香難以比擬的。
這同樣吻合了濃香型白酒的市場形勢。
濃香在白酒市場占比超過70%,除了貴州、山西、江西等少數幾個省份,濃香型白酒都是區域王者,其在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前,已經完成了從全國、到省域、再到地市的品牌定位教育。
正是因為市場成熟度極高,競爭早以白熱化,消費者對濃香品牌認知細分的程度也更高,于是“領頭羊”五糧液的品牌首位度便沒有那么明顯。因此,五糧液的頭名保衛戰也更難、更不易。
濃香型白酒品牌秩序井然,固化下來的格局,對經銷商似乎缺乏吸引力,真的是這樣嗎?
一方面,成熟度更高的市場與品牌,始終是優勢區域和低風險區域,這是普遍性商業規律,濃香大品牌往往是酒商長期穩健發展的重要選擇。
另一方面,我們應當注意到,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等濃香龍頭,正在不約而同地做同一件事:推出戰略級新品,如經典五糧液、高光、“M6+”等。在品牌認知、品牌格局趨于固化的情況下,一線品牌通過強化產品力與優化產品線,很可能給市場、酒商帶來長期而關鍵的影響,實現業務爆發。
汾酒在清香品類中67.1%的首位度,位于茅、五之間,也印證了清香市場早于醬酒起勢,弱于濃香成熟的客觀情況,品牌工程與新品戰略,在清香序列中雙線推進。
結論:用大數據打通
“風口”和“規律”
濃香、清香、醬香,中國白酒三大主流香型,也是成就經銷商的三大風口,特別是這一輪白酒高速發展周期內,三香市場各有突破、各具亮點。如何做這道“三香”選擇題,對于酒商是個“大考”。
這次選擇,應當在風口與規律之間尋找“黃金平衡點”,從商業角度講,風口或規律,至少要抓住一個作為底牌,如果二者兼具,贏面無疑大大增加。
醬酒熱是風口,品牌化是規律;大品牌是風口,產品力是規律。對于市場,這是三香博弈背后的真相。
如此一來,酒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更清晰了,“選擇題”的目標更明確,范圍更聚焦,這正是大數據的力量和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