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省洪洞縣城內的明代監獄是洪洞縣衙的附屬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因地震坍塌后又依明制重建,“文革”期間遭破壞,1984年在原址按原樣修復,是我國現存的一座體現明代形制的縣衙古監獄。
這所明代監獄現為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山西的重要旅游景點之一,其原因除因監獄的歷史久遠外,還因明正德年間監獄里囚禁過一個在洪洞縣蒙冤受難的北京名妓蘇三,蘇三的故事被編成戲劇后不僅廣為傳唱而且流傳于后世。
因戲劇而聞名的蘇三,在中國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那一曲膾炙人口的《蘇三起解》就發生在這里,所以這所明代監獄又被稱作“蘇三監獄”。據說直到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著蘇三當年的案卷。如今這里有蘇三塑像。
蘇三塑像的左手邊,是普通犯人的監禁區。監禁區過道的兩旁對稱分布著12間大小相等、窗小門低的牢房,過道盡頭裝有較大木柵欄窗戶的是禁房,即看守人員辦公、休息的場所。禁房內現有手持禁棍和腳踩木凳并向外張望的泥塑獄卒各一尊。
禁房和牢房之間的墻根處有個小洞,稱作死囚洞,是當年運送尸體的出口。犯人在獄中病死、餓死或受刑致死,不能走大門抬出,只能從這個小洞拖出。小洞直通獄外的大街,平時用磚砌著,需要用時才打開。
由于監獄的墻外是街道,為了防止囚犯外逃,獄墻不僅高達一丈八尺,而且是厚度為五尺一寸的兩側砌磚、中間灌有流沙的夾層墻,如果犯人想要在墻體上打洞外逃,流沙便會從破開的洞口中流出,使其難以打通,阻止外逃。
“虎頭牢”是關押死刑重犯的監區,牢門上方石刻的動物頭像叫狴犴,傳說是龍王的兒子,兇猛善搏,龍王派它鎮守牢門,看管囚犯。因長得像老虎,所以俗稱“虎頭牢”。大門高約1.6米,進出牢房的人都要低頭鞠躬,以示王朝刑律的威嚴。
“黑牢”是囚禁即將被判死刑的囚犯,牢房墻壁厚達三尺,而且沒有窗戶,故名。牢房內黑暗狹窄,陰暗潮濕,連一張炕都沒有,戴著枷鎖和鐐銬的囚犯只能站立或蹲坐在地上。
被人誣陷、屈打成招的蘇三就被關押在這樣的死囚牢里,含冤忍辱達一年之久。即將“把命斷”的蘇三匍匐在地上,傾身向前,像是在呼喚著她“來生變犬馬也當報還”的“三郎”。
2
監獄里除了蘇三囚牢,還有一蘇三蠟像館,全景式敘述了蘇三的傳奇經歷。
蘇三原名周玉潔,其父為山西大同府尹,幼時因父母雙亡被拐賣至北京蘇淮妓院并改姓為蘇,因在妓院排行在三,故取名蘇三,花名“玉堂春”。南京官家子弟王金龍冶游相遇蘇三,一見鐘情,傾心相愛,蘇三要王金龍發奮上進,并誓言不再接客。
失去利用價值的蘇三被老鴇賣給了山西洪洞的商人沈延令為妾。沈延令長期在外經商,其妻皮氏與鄰里趙昂私通。沈延令帶蘇三回到家中,皮氏嫉恨,與趙昂合謀定計害之。她用藥面毒死了沈延令,卻嫁禍于蘇三,以達一箭雙雕之目的。
初審時洪洞縣衙將皮氏與蘇三一同收監,趙昂從皮氏家中拿出數千兩白銀行賄知縣,受賄的知縣便貪贓枉法,對蘇三嚴刑逼供,蘇三受刑不過,只得屈打成招,忍屈畫押。蘇三被定為死罪,監于“虎頭牢”中,只等秋后問斬。
王金龍離京歸鄉,奮發讀書,再次進京應試,高中進士,并升任山西巡按。當得知蘇三已判死罪,便密訪洪洞縣,探明蘇三冤獄案情后,回府便令洪洞縣衙,起解“謀殺親夫”案一干人犯到太原復審。為避親審惹嫌,委托劉志仁推官代為審理。
劉推官公正判決,通過三堂會審,案情真相大白,蘇三冤情得以昭雪,皮、趙兩罪犯伏法,貪官知縣被撤職查辦,蘇三和王金龍結為夫妻,有情人最終成了眷屬。蘇三是幸運的,因為她遇見了一個雖身為高官但卻不忘舊情的王公子。
如果蘇三沒有遇見有情有義的王公子,會有后來的人生結局嗎?著名戲劇家馬少波在參觀這所監獄后題詩一首:“哀哀弱女訴冤情,俯首古槐不忍聽。藐貴團圓縲紲侶,至今南北唱金龍。”至今仍在傳唱的《玉堂春》,反映了中華文化中的“清官情結”。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像蘇三這樣社會地位卑微、遭受冤屈直至含冤而死的女子何止千萬?封建專制的社會是官本位人治的社會,受侮辱、受欺凌的底層平民很難有途徑去申訴自己的冤情,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能秉公辦案、有正義感的某個清官身上。
盡管“清官情結”在民眾的心里有著太多的迷人光環,但傳統的清官文化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產物,現代社會需要清官,但更重要是要有一個能依法辦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制度。
◎山西省洪洞縣明代監獄的牢房
牢房的面積為4平米,里面有一張只能蜷起身子才可以躺得下來的炕。講解員介紹說,當關押的犯人多時,加上墻角還要放置便桶什么的,犯人只能擠坐在炕上或蹲在地上,這便是為什么叫“坐”牢和“蹲”監獄的由來。
牢房外的屋檐之間布有鐵絲網,網上可掛有銅鈴,一旦有犯人企圖攀爬越獄,便會觸響起到報警作用的銅鈴,真可謂是“天網恢恢”。◎山西省洪洞縣明代監獄的黑牢
“黑牢”是囚禁即將被處死的囚犯,牢房沒有窗戶,黑暗狹窄,故名。牢房內陰暗潮濕,連一張炕都沒有,戴著枷鎖和鐐銬的囚犯只能站立或蹲坐在地上。
編輯: 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閑讀品雜志社
(xiuxiandupinTX)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