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很有意思,有很多見怪不怪的怪現狀,你了解越多,就感覺越荒誕。這荒誕而又離奇的現實,又讓消費者對白酒行業誤解更深。
1、有始無終
新聞事件,往往都有始有終,但在白酒行業,經常出現例外。
很多關于白酒的新聞,尤其負面新聞,常常是有頭無尾,到最后都看不到結局。哪怕胡編亂造的結局都沒有,就那么硬生生結束了。
互聯網沒有記憶,消費者也沒有記憶,紛繁蕪雜的資訊,很快就會把一時的熱點覆蓋,然后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2019年,酒鬼酒甜蜜素事件,時至今日仍是謎團。那批酒,到底有沒有甜蜜素?成了懸案。
當時很魔幻,舉報的那批酒,沒有人查,也不許查。只是拿當時市場流通的產品做檢測,然后給了大眾一個“膠帶”:現在賣的產品都很安全,可以放心喝。至于舉報的那批有沒有問題?沒人關心,也不許有人關心。對于買過那個批次產品的消費者,也沒有任何說法,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那批產品有問題。
問題就在那里,可誰都看不見,都在選擇性失明。
那批酒到底有沒有甜蜜素?沒人知道,個人檢測不承認,官方又不去檢測。你只能自己猜,但猜測結果不能說,搞不好要吃官司。
你說這事兒怪不怪?
在酒企、某些專家以及部分行業媒體看來,這屬于歷史遺留問題,不應糾結于過去,而應放眼未來。凡是想把事情搞個水落石出的,都是妨礙行業發展,都是打擊白酒消費信心,都是居心不良。于是乎,這件事兒不明不白的結束了。
今年年初,孔府家酒又出現甜蜜素事件。就在1月25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例行抽查中,發現孔府家酒某款產品甜蜜素超標。剛開始酒廠并不認賬,申請復檢,結果被二次實錘。工作人員表示,甜蜜素超標的具體原因需要調查,后續會通過母公司發公告解釋。
幾個月時間過去,孔府家酒的甜蜜素到底怎么跑到酒里去的?依然沒有消息,估計也不會再有消息。
白酒行業的作惡成本極低,即便有問題,行業和媒體也只會和稀泥,現實就是如此怪異。
2、磚家和內幕
白酒行業很多事兒,通常是專業的人不說,說的人往往又不專業。
1999年12月,已故著名白酒專家、國家級評酒大師、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專家組成員沈怡芳先生,在武漢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發言指出,以優質食用酒精為基礎、調配勾兌的固液法新型白酒,已占市場份額的70%以上,并列舉了幾個生產新型白酒的企業,包括孔府宴、孔府家、沙河王、金種子等等。
之后沒多久,這條信息被媒體公之于眾,引起消費者強烈反響。被點名酒企,有的銷量斷崖式下跌,有的陷入經營困境直至破產。
業內酒企埋怨他,不該瞎說大實話。終端消費者埋怨他,明明不缺糧,為什么還熱衷于推廣新工藝白酒。
新工藝白酒有錯么?沒有!錯在很多酒企用新工藝白酒冒充純糧固態酒,錯在它們敢做不敢說,錯在它們忙著賺昧心錢,錯在專家在公眾場合說業內實話。
那一次,沈老被弄個里外不是人。對于專家來說,新工藝白酒是道送命題,怎么答都是錯。其根源在于很多酒明明是新工藝產品,可酒廠為了利益打死都不承認,并不是中小酒企這樣,某些一線知名品牌同樣如此。
古井貢酒在酒精勾兌事件爆發前,其產品幾乎沒有標注過食用酒精,2012年之后才有部分低端產品如實標注。到現在為止,它的所有產品都如實標注了嗎?依然存疑。
2016年,瀘州老窖因為標注不規范被消費者告上法庭。從那之后,瀘州老窖二曲和海量貼牌產品,從純糧國標優級開始變身為酒精、香料的液態白酒。
它們都在拿消費者當傻蛋,做為傻蛋的你還只能猜、不能說,畢竟很少有人較真到去檢測。
話又說回來,酒精、香料不一定能檢測出來,即便檢測出來也不一定被認可。
現在的白酒專家,開始兩極分化。
有點兒節操的專家,對媒體、對大眾干脆閉口不言。技術上的問題,三五句解釋不清,弄不好惹一身騷,被搞的里外不是人。為避免誤讀、誤解,只對專業的人說專業的事兒。
沒節操的“磚家”,開始信口胡編,像什么保健養生、治病強身、壯陽補虛、抗癌、抗病毒的話張嘴就來。消費者喜歡什么就說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沒一句實話。
在這個行業,說真話的專家往往不招人待見,還容易被誤讀誤解;說假話、吹牛B的磚家,大家喜聞樂見,還有人把他們的話奉為圭臬。
專家不敢說,磚家真敢說,現實就這么怪。
3、云山霧罩的酒質
白酒行業,品牌知名度越高,越不和你談酒,而是大談特談子虛烏有的歷史、文化和獨一無二的釀造環境。只有那些銷量與行業地位不尷不尬還想往上沖的酒企,才會說酒質和標準,比如劍南春倡導的純糧固態發酵標識、舍得的老酒戰略,潭酒的年份、輪次標識等等。像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這些頭部品牌,根本不鳥這一套。
這兩年,很多酒開始換裝升級,重點都在說防偽如何妙,溯源如何準,包裝如何精美,往往說到酒質就一帶而過,接下來就開始大吹特吹這款酒的前幾代多么暢銷,多么受歡迎,換裝之后將會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消費者將會如何追捧。
就像第二代五糧春,說酒質升級了,具體怎么升級的?沒說;第四代紅花郎10,說酒質升級了,具體怎么升級的?沒說;第十代瀘州老窖特曲升級了,具體怎么升級的?沒說;第八代五糧液說比第七代酒質更好了,具體酒質怎么個好法,也沒說。
酒質這事兒,不能說的太明白,一旦說明白,就會很麻煩。假如這次說基酒三年,下次升級就得說四年、五年,像瀘特這種升級到十代的怎么說?按瀘州老窖的升級理論,如今的瀘特應該比國窖還要好。假如瀘特每次升級都寫的明明白白,那國窖還怎么寫?其它品牌都面臨這個問題,結果就是大家都說升了,至于怎么升的,升的怎么樣,你只能猜,或者聽經銷商的小道消息。
一個酒廠變雞賊或者說變成功的標志,就是不再和你說酒質,而是和你談酒質以外的東西。就像換裝后的習酒1988,說這升級那升級,還說酒質大幅提升。可惜的是,它再也不會和你說什么五年基酒和二十年以上老酒調味了……
越成功越暢銷的酒,越不和你談酒,白酒行業就是這么怪。因為一旦說的明明白白,就少了神秘面紗,以往的歷史和故事就白編了……
4、傳統工藝和老味道
傳統工藝、古法傳承和悠久歷史,是很多酒廠慣用的宣傳手法。像什么漢武帝的甘美之、曹操的九醞古法、成武帝的汾清二杯、大唐御酒、大秦國釀和雙溝的化石猴,都在凸現自身的與眾不同。
這幾年的復刻產品很多,都在說老工藝、老味道,這大多是一種情懷。很多酒企的工藝和配方變化很大,基本不會再有什么老味道。
有的單糧改五糧了,比如水井坊(全興大曲)、洋河、舍得;有的制曲和配料都變了,比如古井貢酒;有的釀造工藝或勾調變了,比如西鳳、鴨溪窖、董酒、紅星和牛欄山的二鍋頭。
所有酒廠,都在迎合市場和消費者口感偏好,都在不停的調整進步。除了洋河會說為突出綿柔口感做了哪些改變,很少有酒企說自己工藝、配料變化,它們都在忙著編歷史,都在忙著吹噓什么傳統工藝和老味道。
2000年之前,瀘州老窖有一款國寶酒,明明白白寫著采用400年以上老窖池釀造。如今的國窖呢?還敢寫么?還有臉寫么?
工藝的改良進步不敢說,生產的高效現代化不敢說,依然用腳踩大曲、純手工釀造、千年歷史、百年窖池的老一套,去忽悠新一代消費者,白酒行業就是這么怪。
5、用謊言驗證謊言
白酒行業信息的不透明,加上刻意與不刻意的謊言,正在不停消耗消費者對酒企的信任程度。
謊話說多了,齷齪事做多了,讓白酒行業到處是火藥,沒人敢說真話,生怕一不小心就引爆,說真話的成本變得異常巨大。在一個謊話多于真話的行業,誰說真話誰傻X,大家只能順著原來的謊言繼續往下編。
沒有酒企會認真培育消費者,行業媒體多是假大空的廢話,都在洗腦,都在忽悠。酒廠說的每一句話,消費者即便再三審視,依然充滿懷疑。
就像普王,早期寫茅臺傳統工藝,有人說是碎沙。現在寫大曲醬香工藝,有人說是坤沙。是茅臺以前撒謊了?還是現在撒謊了?又或是一直在撒謊?官方始終沒有正式回應,你只能瞎TM猜,猜破頭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個什么工藝。
白酒行業處處都很怪誕,一切信息都不明不白,大部分消費者接受到的白酒知識是精心編制的謊言和故事,少部分消費者試圖用謊言去驗證謊言,能得到什么結果?無非還是謊言。
貌似一切正常,又處處透露著怪異和荒誕,這就是如今的白酒行業......
歡迎點“贊”和“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