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多個鎮,購買需謹慎”、“瀘州沒老窖,馬上往回繞”、“西鳳沒有酒,必須躲著走”……一直以來,白酒圈傍名牌、打擦邊球的現象屢禁不止,幾乎所有的大牌酒企都逃不過被冒用商標。這其中,五糧液和九糧液的商標之爭最是難定輸贏。
九糧液到底有沒有假冒商標,法院都難以判定
從2013年開始,五糧液和九糧液的商標之爭歷時6年,直到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判令濱河集團賠償五糧液集團損失900萬元。
濱河九糧液成立于1984年,而在那時,五糧液早就已經聲名在外,家喻戶曉。要說濱河公司在成立的時候沒有聽說過五糧液,那肯定是無稽之談。
其實,早在2006年1月份的時候,濱河公司就曾經向商標局申請注冊“九糧液”的文字和圖片商標,但均被商標局駁回。后來,濱河公司又多次提出申請,但商標局仍以“九糧液和五糧液商標近似”的理由駁回,商標局明確回復,“九糧液”與五糧液股份公司的注冊商標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并且,商標局和人民法院還曾經認定,凡是使用“數字+糧液”的行為都構成對“五糧液”的侵權。
更嚴重的是,不止是九糧液一款酒疑似仿冒五糧液,濱河公司旗下還有“九糧春”、“九糧醇”等產品,均涉嫌仿冒五糧液的“五糧春”和“五糧醇”。
但是,濱河公司可不是個簡單角色,不同于市場上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酒廠,它是中國白酒工業100強企業,也是甘肅省60家重點工業企業,還被評為“中華老字號企業”。也就是說,在“侵權官司”發生之前,“濱河九糧液”也是白酒界小有名氣的品牌了,而且在甘肅省內早就達到了馳名程度。
并且,濱河九糧液的包裝和瓶身上均有“濱河”的前綴。為了避免侵權糾紛,濱河公司圍繞“濱河”這個主商標,先后推出的濱河液、濱河佳釀、濱河特液、濱河特曲、濱河糧液等百余款產品,都被簡稱為“佳釀”、“特液”等名稱。九糧液的消費者早就已經將其與五糧液區分開來,不會造成誤認。
獲賠900萬元,五糧液真的贏了嗎?
事實上,五糧液集團的確勝訴了,但是這件事情的風波并沒有隨之消停,令人意外的是,仍有大部分人支持九糧液,反噴五糧液格局太小。
要說反侵權意識,能做到五糧液如此地步的酒企的確是少數。除了不惜時間代價和九糧液一爭高下以外,五糧液集團還注冊了包含“一糧液”“二糧液”“千糧液”在內的3000多個商標。而反觀茅臺,管它是“茅酒”、“茅臺鎮酒”還是“茅臺醬酒”,茅臺集團倒有種與世無爭的氣質。(大概這就是國酒的底氣吧,在它面前,都是小嘍啰)
在和濱河集團打官司期間,五糧液集團曾提出,“九糧液”宣傳自己的釀造原料比“五糧液”多了四種糧食,貶損了“五糧液”的市場聲譽。個人認為,五糧液的這個理由確實有一些小家子氣了,無論是什么行業,百花齊放才能帶來整個行業的發展。九糧液的釀造工藝的確比五糧液要復雜,糧食原料也更多,且不論是不是抄襲,就憑九糧液能獲得那么多獎項,收獲那么多粉絲來看,九糧液的酒質是有保證的。而且,難道只允許你五種糧食,就不允許我九種糧食嗎?未免太“霸道”,難怪網友不買賬。
九糧液的釀造工藝并不是自己鼓吹的,2017年10月份,“九糧九輪釀造工藝”就被甘肅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代表性項目,“九糧”二字只是對“九糧九輪釀造工藝”的描述,因此,濱河公司使用“九糧”是合理的。
九糧液究竟是何方神圣,為什么那么多人支持它?
濱河九糧液是甘肅名酒,由高粱、小麥、大米、糯米、豌豆、黑米、綠豆、黃米、沙米釀制而成,傳承了1800余年的漢代御制“九醞春酒法”釀制技藝,將九種糧食薈萃于一窖,實現了各主其味、各呈其香,創造了特殊的“九糧香型”。
九糧液自上市以來就廣受好評,尤其是甘肅當地的酒友們,更是不吝于對它的褒獎。九糧液能如此深得人心,除了上述提到的濱河企業所獲得的認可之外,光是九糧液本身,就有無數的獎項傍身。這款酒品曾獲得中國十大白酒質量品牌、中國酒業20大白酒創新產品、中國白酒行業十大品牌、國際烈酒(中國)大獎賽金獎等榮譽,成為了繼黃河、《讀者》、莫高窟、牛肉面之后的“甘肅的第五張名片”。
除此之外,濱河公司的九糧王、十二年九糧國風、九糧春等戰略核心產品,在甘肅省內的白酒銷售榜上也名列前茅。
商標之爭已是過去式,五糧液仍然是白酒品牌的老大哥之一。而九糧液雖然輸了官司,卻因商標之爭“一炮而紅”,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品牌,果真應驗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老話。(沒有鼓吹、支持仿冒商標的意思)
這場戰爭究竟誰輸誰贏,沒人能說得清楚,再去糾結也沒有意義。但是濱河公司的確有一個優點值得所有酒企學習,那就是專注于品質。正是因為濱河公司多年來用心打造產品,生產有品質保證的好酒,如今才會有這么多人力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