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神圣羅馬帝國的奠基人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非常喜歡喝葡萄酒,但每次喝紅葡萄酒的時候,他那長長的白胡子上就會染上紅酒漬,而他的愛妻露爾格特(Luitgard)實在不喜歡他的胡子被染紅。于是,大帝為博美人歡心,便下令在科爾登山(Corton Hill)一片原本種植著紅葡萄品種的區域改種白葡萄品種,這片區域就是現在的科爾登-查理曼特級園(Corton-Charlemagne Grand Cru)。在歲月的長河中,這個傳說早已難辨真假,但科爾登-查理曼特級園所產的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酒品質無可置疑。
阿羅克斯-科爾登風光(圖片來源:BIVB / www.armellephotographe.com)
科爾登-查理曼園地處法國勃艮第伯恩丘(Cote de Beaune),位于夜丘(Cote de Nuits)與伯恩丘的邊界地帶,于1937年7月31日被正式劃分為勃艮第特級園。葡萄園總面積為56.61公頃,橫跨阿羅克斯-科爾登(Aloxe-Corton)、佩爾南-韋熱萊斯(Pernand-Vergelesses)和拉都瓦-塞里尼村(Ladoix-Serrigny)3個產酒村,只出產霞多麗白葡萄酒,平均年產量約為31萬瓶。
風土
科爾登·查理曼園占據了科爾登山的最高處,那里的坡度非常陡峭,這座山丘本身提供了一個典型的地質剖面,為介于拉都瓦-塞里尼村和默爾索村(Meursault)之間的較年輕的侏羅紀地層。富含黏土的泥質土壤從黃色到赭色再到棕色不等,一層淺薄的黑色石灰土(Rendzinas)之下,石灰石與泥灰巖混雜。而在中坡地區的科爾登特級園(Corton Grand Cru)的土壤特征明顯不同。
霞多麗(圖片來源:olivier-leflaive.com)
作為“風土”這一概念的發源地,勃艮第對土地的重視無需多言。這里紛繁復雜的克里瑪(Climat)和略地(Lieux-dits)是對風土的終極表達,塑造了該產區葡萄酒無與倫比的個性和口感。在科爾登-查理曼園,共有八個克里瑪和略地出產的白葡萄酒可以在酒標上標注科爾登-查理曼特級園,它們分別是:下莫洛園(Basses Mourottes)、恩-查理曼園(En Charlemagne)、上莫洛園(Hautes Mourottes)、勒-查理曼園(Le Charlemagne)、科登園(Le Corton)、朗格園(Les Languettes)、普伊特園(Les Pougets)和雷納德園(Les Renardes)。這些地塊不僅種植有優質的霞多麗,同時還種植著紅葡萄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產區法規規定這些葡萄園出產的白葡萄酒才可以在酒標上標注科爾登-查理曼特級園,出品的紅葡萄酒則標注為科爾登特級園。
葡萄酒
科爾登-查理曼園葡萄酒年輕的時候呈現出淺金色色澤,帶有綠色光暈。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會變成金黃色或琥珀色。酒香細膩,帶有烤蘋果、柑橘類水果、菠蘿、酸橙、蕨菜、杜松、肉桂和燧石的風味,蜂蜜的味道也經常出現。而陳年之后的科爾登-查理曼園葡萄酒還會帶有皮革和松露的風味。經典的科爾登-查理曼園葡萄酒被認為是勃艮第卓越的白葡萄酒之一,以其水果和燧石礦物風味的結合而聞名,后者在較冷的西部山坡葡萄酒中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