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酒哥
大家可能感覺酒企很賺錢,但其實悶聲發大財卻是經銷商,那么賣酒有多賺錢,大家可能聽說過華致酒行,很多地方都有他家的連鎖店鋪,作為少有的上市酒商,或可讓大家對賣酒行業可見一斑。
最近華致酒行發布了2021年度的業績預告,看起來相當亮麗,預告顯示,華致酒行2021年預計實現營收收入74.3-76億元,同比增長50.36%-53.8%;預計實現凈利潤6.74億-6.91億元,同比增長80.61%-85.16%。
如果照著這個速度發展下去,華致酒行今年的營收就可能突破百億規模,并且最近三年的復合增速也高達40%以上,從股價和市值看,已經被資本市場掘金,去年上漲90%以上,市值超過200億元,完勝大盤指數,可見投資還是有跡可循的,那么為啥他能發展這么快呢?是否還能保持住這種速度呢?
懂酒哥就給大家好好分析一番,首先咱們看他是如何爆發的,優勢在哪?從他的公告給出的答案看,主要有四個:
一是華致酒行保真連鎖品牌效應持續擴大,“買真酒到華致”、“買名酒到華致”的理念進一步得到了渠道和消費者的認可。
二是公司戰略布局穩步推進,營銷隊伍不斷擴大,綜合營銷能力不斷提升。
三是直供終端門店和華致連鎖門店的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公司對門店的服務賦能持續推進,分銷能力顯著提高,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四是全球名酒供應鏈得到持續拓展,定制精品酒及名酒銷售大幅提升,對銷售和利潤均有較大貢獻。
那么我們先分析這四個優勢,是否有那么強的護城河,還是說像周期股一樣,順境的時候好的上天,逆境的時候就慘到離譜。
首先是保真的原則,這點確實讓消費者買的放心,畢竟咱們老百姓也沒有那么強的鑒定能力,萬一在小經銷商那里買到假貨送人多尷尬,畢竟華致酒行是茅臺,五糧液等名酒的大經銷商,還有專業的鑒定中心,正品還是有保障的,不過也不能說是很大優勢,現在主流電商還有直營專賣店基本都是正品。
而讓華致高速發展的優勢,主要還是二三條,資本加持,助推了門店的快速擴張。持續以省區為單元積極推動“700戰略”,也就是主要深耕具有中高端酒水消費能力的700個區域,在地域上覆蓋了全國重點城市。并且加速門店3.0升級迭代,可以看到最近兩年的門店數量和質量都在快速提升。
而這種連鎖模式,確實讓華致酒行對市場終端掌控力進一步提升了,業績已經說明了這種模式的效果,并且華致對全渠道布局還在加強,除了擁有華致酒行、華致名酒庫連鎖門店2000多家,其營銷網絡體系還包括零售網點、KA 賣場、團購、電商、終端供應商等。建立了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全渠道營銷網絡。
這樣看來,華致確實在逐漸打造自己的商業護城河,但問題是,這種護城河到底夠不夠厚,禁的禁不住猛烈的攻擊呢?
首先來看,擴張門店其實是把雙刃劍,雖然在最近兩年醬酒熱潮下,屬于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漲價—銷量增長—增加門店—銷量增長—漲價。但可能成也蕭何敗蕭何,茅臺和五糧液一旦價格開始回落,或者震蕩,對銷量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越是大商,可能負反饋越大,畢竟還有租金人力等成本還得支出。
而華致酒行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恐怕取決于兩點。一是每年門店數量的穩定增長,二是單店利潤的提升。
如果出現動銷的持續性下降,對于門店的穩定增長,還有單店利潤都是不利影響,畢竟未來護城河最重要的基石還是自營體系,
但可以看到,目前已經出現了醬酒降溫的信號,與春節前白酒市場扎堆漲價,說漲就漲的任性相比,“春節檔”的終端市場可謂相當冷清,甚至除了茅臺,幾乎沒有不打折促銷的,然而效果也不太理想,酒企的“漲價去庫存”模式恐怕有點危險了,而更難受的是,酒企一方情愿的持續漲價行為,也讓經銷商壓力大增。
雖然看似漲價對經銷商是好事情,讓手中的備貨馬上就有了“浮盈”,甚至存貨的價值更高了。但問題是漲價并不是萬能公式,對消費者而言并不舒服,如果大經濟環境好也就算了,而一旦動銷出現問題,主要的資金壓力就在經銷商身上了,而目前的經銷商經過各種打款后,現金流都不富裕,一旦出現滯銷,嚴重的會出現資金鏈的斷裂,那么只能降價拋售,一旦成為風氣,就會造成醬酒寒冬,沖擊酒企的價格模式。
而目前從河南市場來看,已經有了這種趨勢,因為受去年水災及疫情反復的雙重影響,很多經銷商反映,2022年春節酒水銷售較去年春節預計下滑20%以上。旺季不旺,渠道庫存大,如果后期繼續滯銷,不排除春節后經銷商支撐不住,大量拋貨出現惡性循環的可能。
其實可以看到,目前除了茅臺還能保價外,很多經銷商手里的名酒已經開始大幅降價促銷,到手價相比指導價要便宜不少,如果形成降價趨勢,恐怕茅臺的市場價也會扛不住,目前53度飛天茅臺(散瓶)終端價格在2800元左右。比去年已經便宜了不少,要知道去年春節部分地區的飛天茅臺價格甚至被喊到了3500元左右。而如果連茅臺也下跌的話,對華致來說可能算是大利空了。
因為外界質疑比較多的,就是華致一直太依賴茅臺和五糧液了。在2018年上市時,據華致酒行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上半年,白酒收入占公司整體營收的95%左右,其中尤以茅臺、五糧液系列酒占比最為突出,二者分別每年為公司貢獻近47%和40%的營收。這合計占比高達87%的營收貢獻,雖然上市之后,華致酒行不再單獨公布茅臺、五糧液系列酒的收入占比。不過,此前2021年4月份,華致酒行董事長吳向東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茅五’等名酒營收占比仍高達70%”。
足以可見,茅臺和五糧液降價對他的影響有多大,就怕成也蕭何敗蕭何,華致酒行早在2006年便獲得五糧液集團年份酒代理權,并于2009年獲得貴州茅臺代理權,大家應該明白這個代理權的含金量,基本上就是躺贏了,而由于華致的上市,更加放大了這種紅利優勢,對上有為969元/瓶出廠價,議價能力更強,對下有全渠道的話語權,除了獲得了飛天茅臺出廠價和1499元/瓶零售價之間的利潤,華致酒行從本質上還享受了飛天茅臺從1499元/瓶到市場價之間的價差,可謂“一魚兩吃”。
但問題也在于此,在茅臺價格持續上漲的周期中,這種吃法非常舒服,但在持續下跌,或者震蕩市中,就有些難受了,因為利差在縮小,而茅臺的價格雙軌制其實詬病已久,大部分利潤被中間商賺走了,最近茅臺已經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雖然需要很長時間,但趨勢應該是剪刀差逐漸的縮短,中間商的利潤越來越小,這對華致長期來說并不友好,更重要的是,壓制華致業績放量的瓶頸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在下篇給大家詳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