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騎著駿馬,并不是王子;他翻雪山、渡湍流、住熊窩,卻不是探險家;他用26年走了地球一圈半,更不是旅行家。因為陪他同行的不是公主,也不是探險和旅行裝備,而是國徽、法袍、法槌和卷宗……他就是讓無數人感動的“馬背上的法官”那順。
生在遼闊的大草原,那順從小就對家鄉的人和物有著很深的情感。本科畢業時,他決心用自己的奉獻,來回饋草原對自己的養育之恩,選擇回到家鄉做一名老師。在家鄉任教期間發現鄉親們居住分散,打官司極為不便,就自學法律,考進了法院,成為內蒙古扎魯特旗人民法院巴雅爾吐胡碩人民法庭庭長。
對于那順而言,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是他的“流動法庭”。看似極簡的“巡回法庭”,管轄范圍卻達到8000平方公里,地理環境惡劣,每年還有4個月的大雪封山期。為了給牧民們提供法律上的幫助,那順跨山越嶺、風雪無阻,從不遺漏任何一戶人家。路況險惡、出行頻繁,途中遇險更是司空見慣,好幾次他身陷雪地,險些命喪雪原。2013年,那順和書記員永勝要趕到90多公里外的哈拉蓋圖嘎查給牧民送去賠償款,陡峭的山路加上一夜的暴雪,路途格外艱險,為避風雪,他們住山洞、睡熊窩、吃冷馕、喝雪水,為的只是能夠早點趕到,讓牧民放心。
“巡回法庭”的開庭的地點或許是氈房、或許是草地、也或許是羊圈邊,只要掛上國徽處處都是庭審現場。“國徽代表國家,我們是代表國家執行審判權的”,正因為如此,那順走到哪兒,就把國徽背到哪兒。在國徽的見證下,26年來,這座“馬背上的法庭”判決了4000余件案件,99%的群眾滿意度,96%的案件調撤率,無超限、無違紀、無上訪的驕人成績。
作為法官,那順甘于奉獻、服務群眾;作為庭長,那順兢兢業業、勇于擔當。如今,牧民和法院連了網,巡回法院也配了車,但那順為牧民普法服務的心沒有變,“國徽在哪里,哪里就有正義”,那順在艱苦工作環境下奔走在司法一線的敬業精神,還在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年輕法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