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酒濃無敵”,這是詩圣杜甫在飲罷川酒后的感受。據考證,杜甫飲的濃酒可能是發軔于元朝的蒸餾酒,唐朝時國人尚沒有區分白酒的香型,自然也無所謂濃、醬的概念,但詩人的直覺“濃”字卻傳襲逾千年,為后人所沿用。
濃香型是當前白酒十二種香型中較大的一個分支。在中國酒業協會評選的“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中,中國占據6席,其中濃香型占據4席(含四川2席)。產量方面,濃香型白酒產量占到全國白酒總產量的七成以上,可以說濃香型“攻占”了國人的胃。天下之大,為何蜀中之酒,尤其是五糧液“濃香”無敵?
一在窖。“濃香”離不開老窖。“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打開中國白酒地圖,各名優濃香型白酒企業無不擁有年代久遠的老窖,如五糧液的明初古窖池群,年代久遠、數量眾多。為何老窖對于濃香型白酒如此重要?
奧秘就在于窖池中數量十分龐大、運動極其活躍的釀酒微生物。濃香型白酒工藝大多采用自然發酵與泥窖微生物發酵相結合,以糟養窖,以窖促糟。以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五糧液為例,明代古窖池內參與發酵的釀酒微生物多達數百種,每克古窖泥中含有數以百億計的微生物,被稱為“看不見的釀酒工人”。在發酵過程中,它們將糧食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轉化為乙醇和其他醇類、酯類、酸類、醛類、酮類、酚類、萜烯等呈香呈味物質,使得酒體層次豐富、濃香醇厚。隨著歲月更替,古窖池中釀酒微生物代代繁衍,催生出的大量香味物質,并慢慢地向窖池深處滲透,與窖泥相互滋養,融為一體,成為天然香源,成就了五糧液的馥郁濃香。
二在糧。濃香型白酒大多采用多糧釀造,尤以五糧液為集大成者。五糧液由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釀造而成,高粱產酒清香味正,大米產酒醇和甘香,糯米產酒純甜味濃,小麥產酒曲香悠長,玉米產酒味含沖香,融合五味后,形成了“各味諧調”“酒味全面”的飲用體驗。在1963年的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酒業專家給予五糧液“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高度評價。
三在藝。釀酒是一項生物系統工程,是一代代制酒人持之以恒地按照傳統釀造工藝,為釀酒微生物提供好的生存條件,將糧食轉化成酒的過程。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較為復雜,好比五糧液,傳承逾千年古法釀酒技藝,利用五種糧食、“包包曲”、陳年老窖,采用獨特的“跑窖循環”“固態續糟”“雙輪底發酵”等工藝精心釀造而成。“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做好糟醅是前提,確保糟醅正常發酵,產酒生香,同時還要豐產豐收,五糧液特有的“分層起糟、分層蒸餾、分層入窖、量質摘酒、按質并壇、分級儲存”等精釀工序,既保證了不同糟醅酒的特性,又豐富了白酒中的酯類物質,提升了白酒的口感和酒質。
四在曲。濃香型白酒大多采用小麥曲,小麥富含20多種氨基酸,黏著力較強,是各類微生物繁殖、產酶的優良天然物料。以五糧液的包包曲為例,它屬中偏高溫曲,曲包隆起處中心溫度能達到60攝氏度以上,且高溫期能維持一周左右,在此階段保留下來的微生物能夠耐受60攝氏度的高溫,并代謝出中溫曲沒有的香味,比如芽孢桿菌,它具有分解蛋白質的能力和形成少量的雙乙酰,是酒中不可缺少的芳香成分。同時,高溫促進了原料高分子物質的轉化和低分子物質的形成,為功能菌的生命活動提供充足養分,形成大量白酒香味的前體物質。
正是“窖、糧、藝、曲”四大因素成就了濃香型白酒的無敵,也使得“傳世濃香”五糧液深受北宋詩人黃庭堅喜愛。他品飲五糧液前身“姚子雪曲”之后頻頻作詩,描述它的味道“三危露以為味”,盛贊它的口感“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甚至揚言“每傾家以繼酌”,即使是變賣家產也要換這蜀中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