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缸酒是中國福建省龍巖市特產酒,有近200年歷史,因釀酒過程中酒缸會反復沉浮而得名。屬于紅曲甜型黃酒,酒度20°,含糖量20%。龍巖沉缸酒于1979年被評為中國十八大名酒。
龍巖沉缸酒產于福建省龍巖縣,因為在釀造過程中,酒醅要經過“三浮三沉”,最后酒渣都會沉落到缸底,所以取名為“沉缸酒”。龍巖沉缸酒同樣是黃酒的一種,它的酒液鮮艷透明,呈紅褐色,有著琥珀的光澤,酒的味道芳香撲鼻,醇厚馥郁,飲用后回味綿長。沉缸酒的糖度雖然高,但是卻沒有一般甜型黃酒的黏稠感,可以品味到糖的清甜、酒的醇香、酸的鮮美、曲的苦味,真是味味俱全。
龍巖沉缸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清代時期的一些文學筆記中,有著相當多的記載。現在沉缸酒是由福建省龍巖酒廠所產,它是一種特甜的酒,酒度在14%~16%,總糖量可達22.5%~25%。沉缸酒的內銷酒一般要儲存兩年,而外銷酒必須要儲存三年。沉缸酒在1963年、1979年和1983年三次榮獲了國家名酒的稱號。
龍巖沉缸酒
龍巖沉缸酒最開始是釀于明末清初時期,傳說,在距離龍巖縣城三十余里的小池村,從上杭來了一位名叫五老官的釀酒師傅,他見到這里有著江南著名的“新羅第一泉”,水質非常好,于是就在當地開設了一家酒坊,開始的時候,他按照傳統的釀酒方法,以糯米制成酒醅,得酒后入壇,埋藏三年之后再出酒。但是釀制出來的酒度低、酒勁也小、酒甜而口淡,老官就進行了改進,在酒醅中加入了低度的米燒酒,壓榨后得酒,人們稱這種酒為“老酒”。但是釀制出來的酒還是不夠醇厚,于是他又二次加入了高度的米燒酒,使老酒陳化、增香后形成了今天的“沉缸酒”。
當時,老官在小池村的釀酒作坊曾經發展到了七家,但是它的產量卻是極為有限,到了后來,老官擴建了原有酒坊,并且還在龍巖山下的羅盤井泉附近新建了廠房,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對傳統的釀酒工藝加以科學總結,沉缸酒的產量和質量也得到明顯的提高,聲譽遠播。
龍巖沉缸酒的釀制方法是集我國黃酒釀造史上的各項傳統精湛技術于一體。龍巖酒用曲可以多達4種,有當地祖傳的藥曲,其中加入了30多味的中藥材;也有散曲,這是我國最為傳統的散曲,作為糖化用曲;此外還有白曲,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紅曲更是龍巖酒釀造必加之曲,在釀造的時候,要先加入藥曲、散曲和白曲,先釀制成甜酒釀,然后再分別投入著名的古田紅曲和特制的米白酒,長期的陳釀。龍巖酒有不加糖而甜,不著色而艷紅,不調香而芬芳的三大特點,酒質呈琥珀光澤,甘甜醇厚,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