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飲酒,入山訪仙。在古人的觀念中,醉酒、登山、訪仙似乎已經成為文人、隱士們的日常風雅。酒不在多,登高輒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登山飲酒時,眼前一片天高地闊,頓時覺得心胸暢達,郁郁雜思也隨著烈酒入喉的冷冽而消散。而飲酒之后,醉眼迷離,目光所及盡是山林草色、云氣激蕩,恍惚間有仙人飄然而至撫我大頂、授我長生。
酒、山、仙總是會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思,而登高飲酒也是古人經常做的事情。唐代詩人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寫道:“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在遼闊秋景中攜酒登高,塵世之中有過多的煩惱,登高、飲酒都是可以讓我們短暫擺脫俗世煩憂的方式,在這遠離塵世的高高山頂酣醉一場,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的事情。
醉酒對于神仙中人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上洞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便是醉酒騎鶴踏天而去。宋代文人范致明在《岳陽風土記》中寫道:“岳陽樓上有呂先生留題云:‘朝游北越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三入岳陽人不識,醉吟飛過洞庭湖。’今不見當時墨跡,但有刻石耳。”
很多在世俗不得意的古代文人墨客們都懷著一絲縹緲的期待,希望能夠登山遇仙人、得仙酒。比如我們之前談論過的李白、杜甫和高適三人長達數年的尋仙人、采仙草之旅。當然,世間本無仙人,所以他們大多都以失敗告終,至多是像李白那樣,遇到一位正統的道教中人,然后被授以符篆,僅此而已。
登高得見仙人的故事大多只是存在于宗教典籍和民間傳說之中。例如道教類書《云笈七簽》中記載:“帛舉字子高,嘗入山采薪。見二白鵠飛下石上,即成兩仙人,共語云:‘頃合陰丹成,就河北王母索九劍酒服之,至良。’子高聞仙人言,就訪王母者,得九劍酒,還告仙人,乞丹服之,即翻然升虛,治於云中,掌云雨之任。”故事的主人公帛舉入山砍柴,看到兩位變身白鵠的仙人,兩個仙人提到自己正在煉丹,丹藥練好之后配合河北王母的九劍酒服下對于成仙很有益處。于是帛舉就去拜訪王母,得到了這種仙酒,然后返回山中向兩位仙人求得了一枚仙丹,將酒和丹藥一同服下之后,立刻就飛升成仙,成為了專管人間云雨的仙人。
我登高山見仙人,仙人賜我以仙酒,我飲仙酒復登仙。這是古人關于美酒、高山、世外仙人的全部美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