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有酒,恰逢心中有愁。伴隨著秋夜秋雨秋風蕭瑟,微風微雨微弱燭火,一杯濁酒入愁腸之后,漸次撥動著飲酒之人心底最細小的那一縷絲弦。這注定是一個難熬的夜晚,濁酒、涼秋、濃愁,有斷腸人在樓頭聽著斷腸曲。這是獨屬于中國古典主義的悲涼畫面。
所謂“一聲酒泉子,雙淚落君前”便是這悲涼情景的生動寫照了。古人喜歡以酒助興,又時常以詞曲助酒興。尤其是那些講究風雅的文人士大夫在飲酒的時候,往往都會安排容貌和聲音俱佳的歌兒舞女在一旁唱當時流行的詞曲作助興之用。
以詞曲助酒興的典故并不少,我們提及多次的唐代王之渙、王昌齡和高適三位大詩人的“旗亭畫壁”故事便是如此。聲線優美的歌女們或歌唱著當時坊間流行的詩詞曲目,或彈奏著琵琶琴瑟,讓坐于席間的傷心之人無端淚涌,這在古時是很普遍的場景。“旗亭畫壁”故事中,王之渙、王昌齡和高適三位大詩人就曾打賭在座的歌女們接下來會唱到他們三人中哪一位的詩;白居易也曾在潯陽江頭聽著素不相識的“商人婦”彈奏悲悲切切的琵琶曲而潸然淚下: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然后留下一聲千古不絕的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連曠達一生的蘇東坡也曾和門下的幕僚討論自己和柳永的詞誰的更適合譜曲歌唱,得出了“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東坡)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南宋·俞文豹《吹劍續錄》)這樣令東坡都為之“絕倒”的回答。
詞曲和酒不一樣,詞曲中自有一番心酸,甚至本身就浸透了酒意。古人所作的與酒相關的詞牌名、曲牌名也有很多。《酒泉子》、《索酒》、《醉妝詞》、《醉吟商》、《醉太平》、《醉公子》、《醉花間》、《醉垂鞭》、《醉鄉春》、《醉高歌》、《醉紅妝》、《醉花陰》、《醉春風》、《佳人醉》、《醉思仙》、《醉翁操》、《醉蓬萊》……這些詞曲牌名大多都是酒后所得,亦為酒后所寫、所歌,如《索酒》這一詞牌名便是取“四時景物須酒之意。”(宋·曹勛《松隱集》)。
飲一杯烈酒,聽一曲悲歌,將這小半生的苦與甜都拋入無有止境的酒氣中。“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宋·蘇軾《醉翁操》)。人生如濃酒,濃酒如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