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家酒評內容中心
2017年11月,以“世界名酒·共享榮耀”為主題的“2017上海國際酒交會”開幕,在這次盛會上,“世界烈酒十大產區”問世,讓中國乃至世界烈酒開啟了新的發展空間。其實中國白酒行業早已開始集群化發展,但是沒有形成行業真正的共識。但從“世界烈酒十大產區”再到2019年的“世界美酒特色產區”, 業內外開始重新審視釀酒原料、釀酒生態、質量管理及其標準水平,釀酒的科技水平、釀酒文化、品牌影響力對白酒產業的影響,更加多維度、全視角挖掘白酒價值,為白酒新一輪周期的高質量發展探索道路。
除了意識的覺醒,2019年10月底,白酒傳出好消息:“白酒生產線”已不再是限制類輕工業。國家發改委審議通過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這無疑為白酒產業的發展注入了興奮劑。有專家表示這將使全國以釀酒產業為重點經濟支撐的產區優勢發揮得到助益。
目前中國白酒產業的集群化發展趨勢愈加明顯,以產區作為世界名酒品質和價值新的表達方式,建設構建和優化產業協同平臺,提升產業集成水平,帶動產業創新、轉型、升級發展,是中國釀酒產業的必由之路。
中國酒業協會會刊聯合海納機構,對部分中國白酒產區的分管領導進行了專訪,推出《高端對話白酒產區“發言人”,看中國白酒發展高地如何崛起!》專題。從中發現中白酒產區殊途同歸,從不同的發展路徑,同樣獲得了產區不同于往日的發展成果。
一
“中國白酒看貴州,貴州白酒看仁懷”。2018年,貴州白酒以占全國3.5%的產量,貢獻了43%的利潤總額,在全國白酒行業排第一,而貴州白酒主要集中在仁懷,仁懷成為貴州白酒的領路人。
茅臺鎮
“黔人善釀”,醬香酒發源地在仁懷,近年來,隨著醬香酒的大熱,仁懷作為中國醬香酒核心產區,紅透半邊天。作為中國酒都、茅臺酒的故鄉,仁懷市的白酒產業發展有什么特別?要如何發展呢?
貴州省仁懷市委副書記、市長汪能科接受了會刊及海納機構的專訪。
仁懷市委副書記、市長汪能科
1、仁懷市的白酒基礎如何?
汪能科:目前,全市現在擁有白酒生產許可企業352家,規模以上酒企74家,產值上億的酒企26家;2018年實現白酒產量三十萬千噸,產值649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2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360億元,綜合實力,列中國百強第80位。2019年1-8月,規模以上白酒工業實現總產值546.5億元,同比增長9.8%,完成增加值520.8億,同比增長9.8%。
2、仁懷產區在全國白酒行業的產值和利潤都非常亮眼,為什么能有此成績?
汪能科:有恒心者,有恒產,多年來市委政府和廣大市民都一心耕耘醬香白酒這項事業,依托它、維護它、發展它,才取得令人看好的成績。主要著力于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繪好產業藍圖。我們堅定“以酒立市、以酒興市、以酒強市”定位不動搖,深入實施“一看三打造”戰略,堅持“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支持茅臺集團強力發展,竭力扶持地方酒業發展,“1個千億級企業、3個百億級企業、10個10億級企業、40個上億企業”的“1314”產業集群效應不斷釋放。
二是著力搭建發展平臺。我們堅持以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為抓手,全面升級園區生產生活服務功能,聚力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持續開展發展環境專項整治,基礎、資源、政策等綜合優勢不斷凸顯。在省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仁懷經濟開發區綜合實力排名第一。
三是著力規范市場秩序。我們強力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支持企業聯合、并購、重組做大做強,不斷規范內部市場、拓寬外部市場,讓企業在市場大海中歷練發展動力和核心競爭力。四是著力強化要素環境。我們著力在交通、生態、人才等方面狠下功夫,蓉遵高速、212國道貫通全境,茅臺機場已通達31個城市,茅臺學院面向全國招生,昭黔鐵路、遵瀘高鐵即將啟動建設,生態底色愈加濃厚,赤水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日趨成型,吸引更多目光聚焦仁懷。
3、仁懷白酒產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呢?
汪能科:2019年初,中共仁懷市委召開六屆三次全會,確定了打造世界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戰略目標,經過7年左右努力,把仁懷建成“生態基礎最牢固、生產工藝最獨特、產品品質最卓越、標準體系最權威、產區品牌最響亮、醬酒文化最鮮明”的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具體來說分為近期和遠期目標。
近期目標:到2020年,全市白酒產量達到35萬千升(茅臺集團15萬千升,地方白酒企業20萬千升),白酒工業總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450億元;茅臺集團率先成為全國千億級白酒企業,“1314”產業集群基礎夯實,“中國酒都·仁懷醬香”特色產區效應大幅提升,成功創建國家級經開區,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初步形成。
遠期目標:到2025年,全市白酒產量達到45萬千升(茅臺集團20萬千升,地方白酒企業25萬千升),白酒工業總產值達1500億元以上,稅收突破600億元;茅臺集團成為千億級世界一流企業,“1314”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國家級經開區發展平臺基礎穩固,白酒上下游產業鏈健全完善,“中國酒都·仁懷醬香”特色產區馳名中外,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全面建成。
4、作為是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首,在您看來,仁懷在產區發展中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么呢?
汪能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界十大烈酒產區都各有優勢和劣勢,就仁懷醬香產區而言,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一是龍頭引領的優勢。仁懷醬香酒嚴格按茅臺酒生產工藝進行生產,茅臺酒品牌人盡皆知,茅臺集團發展實力雄厚、穩健有序,對帶動地方白酒發展有著標桿引領作用。
二是產業屬性的優勢。離開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仁懷作為醬香酒的發祥地、主產區和核心區,這種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以其得天獨厚、不可替代的優勢穩穩立足消費市場,是毋庸置疑的。
三是產品特性的優勢。仁懷醬香酒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健康屬性等特點,讓受眾對產品具有依賴性,消費群體只會不斷擴大。再有,醬香酒沒有保質期,時間越長酒越好,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來說,都是最大的保險,這種優勢是其他商品、其他產區不具有的。
四是文化醬酒的優勢。醬香酒的釀造,不僅是技術,更是技藝;不僅是工藝,更是文化。整個產業所蘊藏的價值十分豐富,挖掘培育的空間還很廣闊。
當然,與其他產區相比,在一些方面仁懷醬香產區也有差距,比如,起步相對晚,基礎條件需要更進一步完善等等,我們將通過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這一戰略的實施,真正讓優勢更優、補齊短板、全面發展。
5、茅臺作為中國白酒產業的龍頭,對仁懷產區的帶動功不可沒,外部有些聲音,認為仁懷產區目前還是存在“傍”茅臺的現象,您如何看待?
汪能科:首先,從地理空間規劃上來講,仁懷產區大部分在茅臺鎮,茅臺鎮孕育出世界知名的茅臺這塊民族品牌,是仁懷的驕傲,也是貴州驕傲、中國的驕傲,可以說茅臺是眾多白酒企業的標桿。
第二,茅臺作為白酒產業的龍頭,主觀上和客觀上都對仁懷產區以及其他白酒企業發揮了帶動作用,我們打造仁懷產區,就是要在這種帶動下,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培育出更多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企業。
第三,至于“傍”茅臺之說,我舉個例子,姚明曾一度掀起中國籃球熱,他曾經作為中國籃球運動員的標桿,對中國男籃及其運動員走向更高平臺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以說在相當一個時期內都極具影響力,我們總不至于說中國男籃或者中國籃球運動員傍姚明吧。
6、2019年政府牽頭,組織了遵義產區名優白酒推介會,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政府為仁懷產區的發展中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注入了什么樣的動能呢?
汪能科:產區推介是產區發展壯大必要的途徑,我們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思路。遵義打造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仁懷是產業基地的核心區,我們將突出“茅臺鎮”世界知名地域品牌帶動作用,把茅臺鎮打造為全國醬酒之心,把仁懷市打造成中國酒文化之都和白酒強市,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地域符號,把“仁懷醬香酒”打造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地理標識,以知名品牌釀造示范區創建為載體,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產區。
7、現在不少資本進入到仁懷,在您看來,資本的進入對仁懷產區的發展有哪些利弊?
汪能科:近年來,我們以“千企改造”“萬企融合”為推動,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國內外優強企業采取收購、合股、兼并、重組等方式,帶動白酒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一批市場前景好、產品銷路廣、品牌影響強的白酒企業。2017年來,先后引進勁牌酒業、洋河酒業等全國知名企業參與整合,快速整合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的產能,在集約節約、市場營銷、現代企業管理等方面,為本地企業起到了示范或者更多的借鑒參考作用,用鐵的事實說明醬香市場越來越被看好。
但我們始終保持審慎的態度,嚴把準入關,因為醬香酒的資源屬性、健康屬性、收藏屬性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企業了解認同,一些資本有在還沒有形成更好的投資方案之前,可能會以純資本輸入的方式搶占資源、盲目擴張,因此我們在招商引資的同時,更重要的引進戰略投資者,不僅引資,更重要的是引智、引資源,把先進的企業管理方法、創新的現代營銷方式、持續的生產經營機制等引入仁懷,讓白酒企業以及整個醬香酒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8、除了支持茅臺發展,仁懷提出了“再造一個茅臺”,如何“再造”呢?
汪能科:再造一個茅臺不能從字面上簡單理解為再造一個茅臺酒或者茅臺酒廠,那是不可能的,而是指仁懷要打造形成一個茅臺的文化、品牌、市場、經濟效應,圍繞這個目標我們提出了“九大工程”,在產區塑造、平臺提升、市場拓展、工藝傳承、人才和文化等方便建立機制、加大投入、保障要素,力爭在2025年形成“1314產業集群”(1個千億級,3個百億級,10個十億級,40個億元級),到那里,再造一個茅臺的各種效應就體現出來了。
9、接下來,為了實現產區發展目標,仁懷還將從哪些方面著手?
汪能科:仁懷產區發展目標與“再造一個茅臺”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堅定不移地抓好產區建設發展的“九大工程”,就會實現“1314產業集群”目標,就會實現“再造一個茅臺”效應,產區發展目標也就實現了。
本文選自《中國酒業協會會刊2019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