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就是料酒,便宜!?這樣的認知和長期以來的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導致酒品質下降,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銷售和定價方式有關。但這不等于沒有高品質的黃酒,更不等于黃酒只是一種低價料酒。
此外,低質-低價-低質的惡性循環更加導致廠家更愿意把高品質的產品銷往國外,而把低端產品投放國內市場(請不要和愛國的問題相綁架)。曾經有酒廠把出口產品在上海投放,可最終不得不全線撤退。因為五年陳這樣的中端黃酒賣到100元時是無人問津的。商超里常見的黃酒,它的生產方式和手工黃酒是不同的。
也許今天高價白酒司空見慣,但其實明清時代的燒酒還只局限在平民階層的飲用范圍,上流社會的飲酒時尚是喝當地所生產的黃酒。在當時許多人看來,只有出身不正的家族的人,才喜歡飲用那種酒精度高的燒酒飲料,以尋求刺激。《清詩鐸》中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斗”的詠唱,正體現了那時黃酒與白酒之間的造價存在巨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