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15年”和“放了15年的茅臺”哪個更好喝?我們先來談談,茅臺是如何保障老酒積存的呢?
早在茅臺酒生產的作坊時代,人們就一直堅持貯存老酒。一般說來,每年出廠的茅臺酒,只占五年前生產酒的75%左右,剩下25%留作以后勾酒用,就是今天15年、30年、50年、80年茅臺年份酒的物質資源保證。
15年、30年、50年、80年,這些數字背后意味著什么?
很多酒友會認為茅臺年份酒15、30、50、80,這些數字代表酒水陳釀的年份,實際上這些數字并不代表瓶中酒體完全對應相應年份,因為不同酒精濃度、不同香型、不同輪次、在不同儲存容器和不同儲存環境條件下的不同年齡的酒,品質會有差異。
然后我們要知道“瓶中陳年老酒”和“年份酒”是兩個概念。
年份酒的劃分是依據陳年酒的國家標準,是一個品質概念,并非酒齡特征的表述,體現的是相應的口感質量風格,以較好的老酒為基酒,精心勾兌。再與不同年份、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體的酒相勾兌,最終形成符合相應標準的年份酒。簡而言之,年份酒上標注的數字并非年份,只是一個酒的檔次劃分,數字越高,檔次越高。
茅臺常見的年份酒款有15年、30年和50年,較少見的也是最高的為80年年份酒。
茅臺集團老師傅曾表示,出廠前已經是5年基酒酒體的普茅存放了10年后的口感仍然無法與新出的茅臺15年相媲美。例如對比喝2002年的珍品茅臺與2017年的茅臺15年。
發現2002年的珍品在典型的醬香中,能夠清晰地體會到清香可人、豐富的香氣中透著清甜、中段幽雅的陳香香氣開始散發,隨著鼻子吸入的空氣在口腔中流動,回味悠長細膩,確實能稱得上表現極其優秀。
而2017年的茅臺15年,在陳香的功力上則更勝02年珍品一籌。高手過招,毫厘之間,高下立判。
說到這,再回來想今天要解決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已經很明朗了,茅臺15年是直奔了已經被定義的最優質的15年口感標準來調制的,怎么會比自己存放15年的普茅來得差呢?
那這些數字代表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就酒齡劃分而言,有消費者認為,15年的茅臺年份酒,就應當全是陳放期為15年的茅臺酒灌裝的,以此類推,30年、50年、80年的陳年茅臺酒也應當如此。這種看法也能理解,但并不符合茅臺酒的生產規律和物質組成規律。
單純是某一年份、某一輪次的貯存老酒,若未經勾兌,未經嚴格的理化分析,香味組合成分的量比關系會失調,并不好喝。具體到茅臺酒來說,茅臺酒需要多輪次發酵、長期儲存,標準體系非常復雜,每一輪次都有自己的標準,基酒樣本非常寬泛。
因此,茅臺酒的勾兌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過程。要勾兌出色、香、味俱佳,口感風格相對恒定的茅臺酒,要用少則三四十種,多則一百多種,甚至更多不同年份、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酒體、不同酒精度的酒樣來調配融合。
這遵循“精心勾兌”的規律,特定年份的茅臺年份酒都是以該年份的老酒為基酒,再與不同年份、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酒體的酒相勾兌,最終使之符合特定的口感質量風格。
除此之外,不同批次的茅臺年份酒,因參與勾兌的酒樣不完全一樣,物質組成必然是個變量。為了保證彼此基本一致的口感質量,茅臺制定了實物標準,以確保各批次酒的質量。
至于為什么會以15年、30年、50年和80年為具體的酒齡劃分標準,是為了使不同年份的陳年茅臺酒口感質量風格有明顯區別。
這樣一來,許多長期喝陳年茅臺酒的消費者,不用看包裝,都能準確喝出不同年份的陳年茅臺酒,使他們真正感受到:因為年份不同,所以品質不同,價格當然也不同,確實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