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造工藝的形成
大曲的生產工藝與小曲生產工藝截然不同,所需原料也不同,小曲是用大米加七十二味中草藥生產而成,大曲則是用小麥加三十四味中草藥經粉碎后踩制而成的。
1958年,憑借王家驥廠長和釀酒工陳榮凡從茅臺酒廠背回來的十斤大曲,還有他們自身所掌握的技術,平壩窖酒得以面世。而大曲的藥方是陳榮凡從安順酒廠借調到平壩酒廠時隨身帶來的。
1960年至1965年間,中藥緊張,價高難買,但是沒有藥材踩不成大曲,生產上就要“斷炊”,為此會計王宅明急廠所急,利用自己曾在安順中藥鋪里與老中醫們認識的關系去求情,才答應供給少量的藥材給酒廠,部分中草藥都是支書、廠長組織職工自己爬山挖采,無論天晴下雨,山高路滑,從不間斷。
隨著平壩窖酒的知名度在省、地、縣逐步提高,平壩縣委書記趙子厚、縣長唐好扎指示:要大力發展窖酒生產。
發展窖酒生產,首先要加大制曲量,增加房屋和設備,但是,廠里缺乏資金,縣里財力不濟,支書,廠長一籌莫展。在窮途末路時,縣里一些單位伸出了援助之手,愿借地盤給平壩酒廠踩制大曲。于是,廠里先后在平壩城南門橋水碾、平壩汽車站、平壩縣公安局舊址,平壩觀音山廟等地踩。但移地踩曲、運輸原料多是工人們下班后肩扛人拉加班完成,勞動強度量較大。
1968年,上級財政撥款32392元給我廠修造一間共四百零四點九平方米的大曲房、結束了我廠移地踩曲的被動狀況。
1982年,廠里從四川宜賓三江機械廠購進一臺半自動化大曲制曲機結束了我廠人工踩曲的歷史。
1984年,生產規模擴大,廠里增修成品庫、成品庫樓下用來貯存酒,樓上則用來擴大大曲的生產。置此,我廠所生產的大曲不僅滿足本廠生產要求,而且還保證了四十余家聯營廠的用曲量。
建廠投產后,廠里以釀造米酒、包谷酒等普通白酒為主,其采用的工藝屬民間傳統的“燒白酒”工藝,此工藝出于民間,無人加以認真研究和使其規范化,常是憑眼看、手摸、口感的直觀經驗進行生產,很大程度上存在著盲目性,三年糧食困難時期,廠里即轉入釀造代用品酒,其工藝仍沿襲“燒白酒”之工藝,所不同的是代用品如上茯苓、包谷桿、青杠籽等中含有大量的單寧,一般米曲不能分解,只能采用黑根霉曲釀造代用品酒,為掌握黑根霉曲的生產技能,廠里便派鮑茂林到各地酒廠學習,回來后,即由他一人負責黑根霉曲的生產。
創釀平壩窖酒工藝雖有“安酒”作范本,但廠里的工人所掌握的釀造技術不全,僅以天時、地利、人和之條件及白酒釀造經驗大膽生產,缺乏規范的釀造工藝規程。為使釀造工藝規范化,廠里派陳先潤同志到四川酒廠學習釀造,同時與平壩窖酒工藝進行認真總結和研究,并擬定“平壩窖酒”工藝操作規程。
經過陳先潤同志的不懈努力,擬出了“平壩窖酒”工藝操作規程初版,廠部即召開老工人技術座議會征求意見,意見統一后,送給相關專家鑒定,得到了省、地有關專家鑒定認可。
此文章由小編進行翻譯編寫,帶領大家回味平壩酒廠歷史,領略平壩窖酒傳統。
欲知后事如何,我們下周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