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之時宋代王安石《元日》的詩句。相傳從南北朝開始,民間有除夕夜半(即月初一開始)家人要先幼后長飲屠蘇酒的習俗。正月初一飲酒防疫的風俗,早在漢代就已經形成了。
以前由于衛生條件差,疾病流行,故常飲屠蘇酒來預防疾病。當時飲用的是椒酒,即花椒泡的酒。花椒有溫中驅寒,除濕散寒、止痛殺蟲等作用,后來出現了屠蘇酒,因為它辟瘟防疫、預防疾病的作用比花椒酒更大,就逐步地取代了椒酒。
《紅樓夢》第五十三國“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描述賈母除夕之夜從寧國府歸來之后,與兒、娘、孫子們歡度除夕,“擺上合歡宴來,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 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
屠蘇, 也作酴酥,為什么叫“屠蘇酒”呢?來歷說法不一。(通雅.植物》中說: 屠蘇闊草也”。那么,屠蘇酒就是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了?這一說法應者寥寥,因為也有“屠蘇,屋也”之說。杜詩注: “屠蘇酒蓋昔人居屠蘇釀酒,因名”。
也有說中藥王孫思邈居住的龐里,曾經創造出辟瘟疫的藥方,所以說,屠蘇有“屠絕鬼氣,蘇醒人魂”的含義。陳延之《小品方》說:“此華倫方也。元旦飲之,辟疫癘一切不正之氣。”因此,在春節飲屠蘇酒,是飲食保健的良好措施。它能調理脾胃,解毒辟穢,“合家飲之,不病瘟疫”。蘇東坡十分贊賞它的長命健身功效,他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就有“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之句。
屠蘇酒的組成和配制方法,唐孫思邈《急備千金要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清高濂《遵生八箋》、清《沉氏遵生書》等均有記載,處方大同小異。
《本草綱目》載:“用赤木桂心七錢五分,防風一兩,菝葜五錢,蜀椒、桔梗、大黃五錢七分,烏頭二錢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絳囊盛之,除夜懸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數沸,舉家東問,從少至長,次第飲之,藥渣還投井中,歲飲此水,一世無病。”說飲此水可“一世無病”,當然是夸大其詞,但作為一種防疫藥酒,在當時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屠蘇酒有一定的預防傳染病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現在預防傳染病有了更好的辦法,就很少用它了,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的佳句卻深深印在人們的記憶中。
屠蘇酒已由《中國藥典》收載,方名“屠蘇液”,由赤木、肉桂、防風、粉萆解、花椒、桔梗、大黃、制川烏、赤小豆等組成。口服,每次20-40毫升,每日2次。如有微量沉淀,服前振搖。有溫經,疏風,散寒,解毒之功,適用于預防感冒,風寒。冬春交替之季飲用更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