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旅館業有兩種,一種是官辦的驛站、驛館,專門為來往的官員提供食宿服務;還有一種是民間辦的小旅店,為來往客商行人提供休息飲食的服務。
旅館業在周朝就已有很大發展,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智者和說客游走列國獲取個人利益和事業發展,同時也有很多商賈往來各國經商,都需要在長途跋涉中有歇息飲食的場所。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便于管理國家,不僅統一了度量衡,還以咸陽為中心修建驛道,驛道像血管一樣遍布全國。
同時,驛道上每一距離段都設立一個驛站,專門負責為官員提供飲食住宿以及交通工具等服務,并要遵守嚴格的郵驛法令,這個制度一直沿裝到清朝的光緒年間。專業驛站是不允許平民百姓住宿的,否則會受到刑事處罰。所以,民間的旅店業并沒有受到官驛的影響,而特續不斷地發展。
在漢唐時會求取功名的、經商求利的南來北往。使得旅店業更加的繁榮昌盛。在水陸交通的要沖和繁華的都市都有很多的旅店,為來往的行人提供方便。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在唐代時,三十里設一驛站,全國陸路驛站有一千二百九十一個,水路驛站一千三百三十個水陸相兼的驛站八十六個,沿途隨處都有酒店等服務設施。
杜佑在《通典》中說: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南諸荊襄,北至太原范陽,西至蜀川、的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野店臨江浦,門前有蘆花。停燈待賈客,賣酒與漁家。”張繼在《宿江店》里就描述了小旅店的景況。每到夜晚,旅店的門前都會懸掛一盞燈籠,向遠方匆匆的行旅之人發出召喚。
當旅人經歷了艱難的跋涉,疲憊不堪的時候,突然看到遠方一盞紅紅的燈籠,在夜晚發出柔和的光亮,就會不由得想到那里有溫暖的床鋪,有溫熱的美酒、可口的飯菜,旅館在這一瞬間變得無比親切。
人生羈旅,遠離親人,孤身漂泊,總會備感孤獨。即便是功成名就、春風得意的官員,住在官舍,夜深人靜之時,想起宦海浮沉,也總會有無限的感慨。漫漫長夜,何以遣懷?自然是官驛中儲存的美酒。
或躊躇滿志,或落寞縈懷,當此日,當此時,且盡杯中酒。對于那些商賈和為生活所迫四處游歷尋找出路的人,每逢夜晚,看到月朗星稀,心里總會有很多感慨。特別是孤館寒窗,總會勾起無限的鄉思。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生動地描寫了羈旅他鄉的人生愁緒。這時候把酒一盞以消長夜,讓酒來溫暖內心,在微醺的朦朧中,可以忘懷人生的愁苦。所以當時的旅店都備有酒食供給客人。
旅館成了旅人人生中的另一個臨時的家,可以讓疲憊的人生多一些安逸,所以也有很多旅人會回憶起自己旅途中那些美好的經歷,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寫道: “渭城朝雨港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青青的客舍,這樣深情的送別,誰會忘記送別的人?又怎么會忘記那個溫馨的青青客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