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造就了特有的酒桌文化。酒桌文化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徽酒集團 純手工釀造車間
不論喝酒與否,不論男女老少,飯桌酒桌的禮貌問題似乎是從小就被教育的。酒桌禮儀中,喝酒是門學問,倒酒敬酒更是講究,坐哪里、點什么菜、何時動筷、說什么話等都是酒桌禮儀。在交際應酬中,唯有知曉了喝酒規矩,才能行為得體,喝得歡聊得歡!至今為止,中國人做生意,很多單子都是在酒桌上完成,可以說,酒是中國人社交的必備物品。
行話說“東不入皖,西不入川”,安徽作為產酒大省,酒桌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也有很多講究。酒文化的精髓不僅在酒本身的品質和淵源,更在于它與主體間親密接觸,也就是“酒桌文化”。而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自己的特點。下面高弟帶你盤點安徽各地酒桌文化,全是干貨、實用。
一、亳州
“百禮之會,非酒不行”。亳州作為酒城,飲酒風俗更濃厚,酒已融入亳州人生活的方方面。在亳州,婚喪嫁娶自然少不了酒,辦喜事是用酒最多的時候,辦喪事也一定會用到,親戚朋友平時疏于見面,專程來祝賀的絕對會喝個痛快,于是劃拳行令討個痛快。
1、行令:老虎杠子蟲、大拿小,吹牛
在亳州喝酒時的氣氛也很熱鬧,劃拳行令少不了,酒過三 巡之后,就開始行令了。這里的酒令很多,傳統的有劃拳、猜寶、老虎杠子蟲、大拿小,現在通過撲克牌又增加了吹牛等項 目。劃拳是最有氣氛的一種酒令,也是亳州最主要的酒令, 原來隨處可見飯店內有人劃拳喝酒,現在略有減少,不過在家中以及在農村還是非常盛行。劃拳的喊法很有意思,不拘 一格,比如“三”除了喊三,還有人喊“三星高照”、“桃園結義”等。劃拳的雙方都瞪大眼睛,觀察對方指頭的變化, 再根據判斷喊數字、出指頭。劃拳比的是反應的速度,遇到 對手時,你快他也快,你慢他也慢,能夠殺好幾個回合都不見勝負,這時候雙方興致很高,喊聲也是起起伏伏。猜寶則 是由那些擅長心理戰的人使用,伸出一個拳頭讓你猜里面有沒 有,雙方虛虛實實比心計,擅長猜寶的人基本能讓對手每次都喝酒
2、敬酒技巧:輕叩酒桌“過電”“上網”
幾年前,在酒桌上敬酒時,雙方用酒杯輕磕桌面,就表示碰杯了,這叫“過電”,有的叫“上網”。沒辦法呀,一桌人十幾位,胳膊沒那么長,只能如此了。現在好了,起身離座,手端斟滿的酒杯,嘴中念著“打的打的”,就從眾人身后包抄過去,走到人家面前敬酒,其恭敬之意溢于言表,其惶恐之態無以復加。
亳州魏武祠
二、阜陽
皖北阜陽,作為酒鄉歷史淵源,自古酒鄉出美酒,既有美酒就少不了酒桌文化。人說阜陽人海量,那是真的一點都不為過,俗語說“阜陽的麻雀都能喝二兩”(小編表示我可能連麻雀都喝不過-_-),但你對阜陽的酒桌文化了解多少,特色的喝酒習俗又知道多少,作為安徽酒量最好的地兒,不知道會“出事的”,敬酒次序顯示尊敬,在阜陽、太和、界首,坐上了酒桌,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小酒蠱。酒宴上,主客依次坐好,主人要向貴賓敬酒,再向眾賓客敬酒;主人敬完酒后,貴賓和眾賓客要向主人回敬,賓客之間也要互敬。別人敬的酒一定要喝干凈,否則視為對別人的不尊重。一輪喝過后,開始吃菜。然后,開始互相敬酒。
1、“酒七茶八”要記清
酒不能倒太滿,在阜陽有“酒七茶八”之說。意思是酒只倒七分滿,倒多了則被認為是欺人。而酒令,又叫劃拳,猜拳,猜酒,形式各種各樣。在民間,常聽到的是:哥倆好啊,六六啊,五魁首……如果是和長輩猜,開頭就是:爺倆好啊,先敬你啊……等一大堆的酒詞。
2、敬酒里隱藏玄機
剛敬酒時,你得先把酒寫上三分之一,這里說明下阜陽人倒酒一般都說寫一點,然后起身站起,把酒杯向前端好,誠意地稱呼你要敬的人,喝多少是隨意的。敬過之后,別人也開始學著你敬酒。別人敬過之后,又一輪下來。別人開始向你回敬,有的則為了表達心情,向你敬酒時會寫得少一點,表明想讓你喝兩個或四個,六個,八個酒。敬酒中,一心一意,好事成雙,三人行必有我師,四委了財,五五魁首,六六大順……等等。
3、最經典習俗“走盅”
“走盅”,作為阜陽地區的一種習俗。就是你喝第一杯后,在你面前突然多了一些酒杯。走后,要是別人還想讓你喝,就接著給你酒杯,叫推小車,拉小車、開四輪。太和、臨泉一帶的。一“邀”一“跟”,全桌人的酒杯都放在一個人面前,倒滿,一次喝齊。另一種喝法是,炸雷子。就是兩個人斟滿一杯白酒,每人端一杯,一口氣喝完。有的則是“吹”。能喝的就“吹瓶”了。意思是拿一瓶酒當眾一口氣喝完。
“阜陽西湖”
三、宿州
“走遍全中國,喝不過安徽;黃淮一大圈,喝不過蕭縣;蕭縣人民全喝倒,宿州人民都還沒喝好。”這首帶有地方特色的酒謠是對碭山人酒量、酒風、酒規矩的客觀描述。宿州人在酒桌上,山南海北、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地調侃,其目的就是讓你把酒喝了,不能喝酒的人每逢這種場合,頭疼不已:裝胃病,胃藥給你備好了;酒精肝,那都是酒精考驗的。據民間戲說,宿州人一年能喝完一個環城河的酒。
1、入席講究規矩
宿州人喝酒很講究規矩,這得從入席前開始。入席前最重要的事是“定位”,主人客人互相客氣推讓會來來回回好幾個回合,客人推不過去,往往來句撒手锏——誰做主位誰買單。場面安定后,基本是全體同喝3個集體酒,接著分頭進行。講究點的,讓客人先吃點菜,很多時候,一筷子菜沒動,酒就喝起來了。喝起來就要互敬了,第一次見面的,喝個認識酒;第二次見面的,喝個加深酒;好久沒見面的,喝個感情酒等等,而且一喝最少是兩杯,也可以一杯代替兩杯、兩杯代替四杯,正所謂“好事成雙”。
2、端酒表示敬意
“端酒”為表示敬意,給長輩或年齡大些、身份高些的客人敬兩杯。這個敬,就是恭恭敬敬地站著端著酒杯請對方喝,對方不喝完,決不能坐下來。如果酒量不大,被端酒的人只能硬著頭皮干兩杯。從前宿州地區家里的酒少,淳樸好客的宿州人為了表達對客人的尊敬,想辦法讓客人多喝,就讓家里的晚輩給客人端酒,端酒的人要恭恭敬敬走到客人跟前站著,雙手端起酒杯,客人要接過來一飲而盡。端酒一般是雙數,二個或四個,如果客人酒量不大,第一個喝個滿杯后,第二杯可以少點。給客人端過酒后,端酒的人還要給客人拿起筷子,讓客人吃菜,這道程序才算結束。
3、打一圈
方法就是他按一定的順序,或由主賓起或從座中長者起或順時針或逆時針起都可以,逐人端酒,也是用大杯,酒量完全由行令人自定,或多或少其他人不得有異議,只要保證不超過樣杯酒量即可。如喝到你面前,可以在其往你杯中倒酒的時候,請求手下留情,但留不留情全看行令人心情了。一般來說只要人家倒的酒量不超過樣杯標準,都必須無條件喝下,“打一圈”因人而異,誰喝多喝少,在標準框架下,全由“打通關的人掌握。他要想“治”誰就派給誰最多的酒,權力全在他手中。
宿州天門寺
安徽省內酒桌文化各地異樣,“玩法”極多,關于你們家鄉有什么喝酒“招式”?
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