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酒,不是茅臺、汾酒、二鍋頭等白酒,也不是雪花等啤酒,而是女兒紅等黃酒。但尷尬的是,作為我國歷史最久遠的“國酒”,黃酒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最近幾名大膽冒用“紹興老酒”“紹興黃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假酒販子被抓,才讓常年關注白酒的酒友們注意到黃酒的發展。
讓酒友意外的是,這群假酒販子自2018年以來生產、銷售“紹興老酒”等劣質黃酒,金額合計僅25萬余元。25萬元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制作茅臺假酒銷售一兩個月就能拿下的金額。這件事讓不少酒友感慨:黃酒似乎正在走下坡路。當然,制造假酒的事決不能碰!我們僅從這件事表面深挖討論,最能代表中國的黃酒,為何越來越少人喝了?
越來越少人喝黃酒這事,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數據做支撐。一方面,從國內黃酒頭部企業均公布的2020年度業績預減公告可知,古越龍山、會稽山、金楓酒業等黃酒公司業績都不理想:古越龍山在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降28.49%,會稽山主業利潤也僅達到持平,而金楓酒業則是凈利潤下降58.44%,陷入虧損泥潭。
另一方面,黃酒本就不大的市場規模,經過2020年的“宅經濟”大考驗后還縮水了不少。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黃酒銷售額僅為134.68億元,占整個酒業銷售額的1.5%。管中窺豹,國人對黃酒的購買力正在降低。
明明建國前,黃酒一直是國內酒類領域的主流選手,為何隨著時間流逝黃酒行業愈發不景氣?針對黃酒逐步衰落的尷尬局面,綜合各種說法可大致歸為兩類,絕大部分人認為,黃酒沒落跟白酒被大力推廣有關;但也有不少人表示黃酒逐步衰落,與葡萄酒的發展有關聯。
葡萄酒和黃酒度數相仿,一般十幾度上下,都是含有很多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發酵酒。但葡萄酒卻能在國內“風靡一時”,唯有黃酒在“江河日下”。造成當下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品質與文化。國內消費者對進口酒普遍抱著洋酒就是好的觀念,而作為舶來品的葡萄酒、葡萄酒的禮儀、文化、內涵等一向被國人高看一等。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電視等電器發展,葡萄酒逐漸追上快速發展的白酒,成功打入各階層人民的社交領域,而此時的黃酒,依舊“蝸居”在紹興等地守著老工藝一成不變,也正因此,黃酒錯過了最佳的“宣傳”和崛起時期,市場銷路越來越少。
當然,黃酒逐漸沒落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方因素共同造成。好在目前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石庫門、女兒紅等黃酒巨頭逐漸與時代接軌,推出了一系列備受年輕人歡迎的黃酒產品。雖然不一定能瞬間改變黃酒當下的處境,但能從這些酒企的動作中可以看出,黃酒逆風翻盤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