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
往往與酒有著不解之緣。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
自古就有這一套完備的飲酒文化,
看上去就是非常講究的,
在喝酒的時候講究和時令配合。
在過去你知道有哪些節日是要喝酒嗎?
春節 屠蘇酒
農月正月初一日,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傳統習俗要飲屠蘇酒,故又名歲酒。
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有祛毒避瘟作用,在春節期間飲用,可保身體安康。
飲屠蘇酒始于東漢。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屠蘇酒,陳延之《小品方》云,‘此華佗方也’。元旦飲之,辟疫癘一切不正之氣。"《廣韻》亦云:‘屠蘇酒,元旦飲之,可除瘟氣。”
文獻詩詞中對春節飲屠蘇酒的記載非常多,南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錄:“歲飲屠蘇,先幼后長,為幼者賀歲,長者祝壽。”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說:“飲屠蘇,歲旦辟疫氣,不染瘟疫及傷寒。”唐代顧況《歲日作》則曰:“不覺老將春共至,更悲攜手幾人全。還將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
中和節 宜春酒
中和節在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抬頭,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有飲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說是可以醫治耳疾,因而人們又稱之為“治聾酒”。
《新唐書·李泌傳》:“廢正月晦,以二月朔為中和節……里閭釀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豐年。”據清代陳夢雷纂的《古今圖書集成·酒部》記載:“中和節,民間里閭釀酒,謂宜春酒”。
清明節 清明酒
清明節,人們一般將寒食節與清明節合為一個節日,有掃墓、踏青的習俗。這個節日飲酒不受限制。
清明節飲酒有兩種原因:一是寒食節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
古人對清明飲酒賦詩較多,唐代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后,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詩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端午節 菖蒲酒
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蚊蟲猖獗,易生疫病,人們為了辟邪、除惡、解毒,有飲菖蒲酒的習俗。
據文獻記載:唐代光啟年間(885—888年),即有飲“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堯藩在詩中寫道:“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后逐漸在民間廣泛流傳。歷代文獻都有所記載,如唐代《外臺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類鈔》,明代《本草綱目》、《普濟方》及清代《清稗類鈔》等古籍書中,均載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
中秋節 桂花酒
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個節日里,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
我國用桂花釀制露酒已有悠久歷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戰國時期,已釀有“桂酒”,在《楚辭》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的記載。漢代郭憲的《別國洞冥記》也有“桂醪”及“黃桂之酒”的記載。
重陽節 菊花酒
又稱重九節、茱萸節,時在農歷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飲酒的習俗。始于漢朝。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紀原》記載:“菊酒,《西京雜記》曰:‘戚夫人待兒賈佩蘭,后出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自此以后,歷代人們逢重九就要登高、賞菊、飲酒,延續至今不衰。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常飲菊花酒可“治頭風,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顏色不老”,“令頭不白”,“輕身耐老延年”等。
臘八節 臘八酒
農歷臘月初八日,人們常食臘八粥,卻鮮少有人提到臘八酒。其實,自古以來,我國很多地區都有飲臘八酒之習俗。
臘八酒是在臘八節的前一個星期,以黃米發酵、蒸制而成。中醫認為,黃米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療凍瘡、疥瘡、毒腫等癥。
臘八將至,
很多人小時候的臘八粥,
都被成年后的臘八酒取代了,
但是不管臘八粥還是臘八酒,
都是濃濃的鄉愁。
過了臘八就是年,
團圓的日子又近了。
快快回家與家人一起喝臘八粥吧,
如果您還在工作崗位上奮斗,
下了班約上好友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