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公元前4世紀屹立于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個偉大詩人。他開創了詩歌由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唱的新時代,以他為奠基者和代表作家的“楚辭”,與《詩經》一道,成為聳立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
同時,他也是長江流城文酒風流的源頭。他的詩篇多處寫到了酒,尤其是他那“酒神式”的藝術風格,古往今來不知傾倒了多少人。
楚族好酒,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酒文化十分發達,這從許多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中可以找到證明。但屈原是否好酒,現代學者眾說紛紜。
屈原詩中寫酒寫得最多的是《招魂》。《招魂》是屈詩中一篇十分有特色的作品。《招魂》是誰招誰的魂,歷來說法不一。有代表性的說法是兩種:是屈原為自己招魂;二是屈原為楚懷王招魂。
《招魂》詞主體的寫法是“外陳四方之惡,內崇楚國之美”,以極殷切、深情的詩句,勸誡魂靈不要上天,不要入地,不要到四方去,只有楚國是最美好的地方,可作最后的歸宿。
在“內崇楚國之美”的這一部分,詩人從居室、女容、服飾、飲食到歌舞、娛樂、陳設等各個方面,極盡鋪張之能事。
其中多處極力描寫了楚國酒的甘美:“瑤漿蜜勺,實羽觴些”——碧玉般的甘酒斟滿了形如飛鳥的酒杯;“挫糟凍飲,酎清涼些”——除去酒糟,再用冰鎮,飲這樣的醇酒多么清涼快意;“華酌既陳,有瓊漿些”——擺上名貴的酒斗,還有美酒。
對于“挫糟凍飲”兩句,歷代注家曾經眾說紛紜。人們懷疑當時有“凍飲”也就是飲用冰鎮過的酒。甚至有人認為,《招魂》中描寫的豪華宏麗場景,是詩人的藝術夸張,當時的楚國不可能那樣富饒昌盛。
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對冰鑒,是專門用于冰鎮酒的酒器,并配有一只精美的酒斗。這使人們對“挫糟凍飲”的含意釋然了。同時,也使人們有理由相信,《招魂》中的這類描寫,可能并不是藝術性的夸張,更多的恐怕是當時楚國發達的物質文化的真實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