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酒和茶的歷史幾乎一樣悠久,并且文化都同樣絢麗多彩,無比厚重。
酒和茶兩者之間常有交集,經常同時出現在一個場景中,都是人來客往中,招待客人不可缺少的“主角”。“茶三酒四”的禮儀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形成的。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又出自哪里?
茶三
古話說得好,無三不成禮。凡事但求圓滿,皆得有三。
茶三其實源于一句潮汕話,而這句潮汕話也是古語,他的原話是"茶三酒四踢桃二"。潮汕工夫茶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茶道,它有很多儀式感的東西,帶有特殊的文化內涵,斟茶時,三個茶杯并圍一起,形成一個“品”字,蘊意是人要講品德重品行。
明代屠本畯在《茗笈》中稱:“飲茶以客少為貴。”明人陳繼儒也在《巖棲幽事》中提出:“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明朝人喝茶喜歡安靜,人多了就太鬧。
從這方面來講,“茶三”指的是喝茶的人數,不宜太多,三人為佳。但是這僅是明朝士大夫的品味。到了清朝,茶肆大量興起,喝茶已然成為交際的手段,喝茶也就雅俗兼有了。
另外,“茶三”應該還有一種“茶禮儀”的含義。因為在古代“三”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字。說文解字上說:“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
所以“三”是祭天祭地的禮數,祭品為三,敬酒為三,禮拜為三(這里指作揖跪拜)。就連犯錯誤也是不過三。所以出于對客人的尊敬,“茶三”還指禮數,敬茶三次或多次。
酒四
與喝茶的靜身而言,喝酒講究的就則是熱鬧,但也并非是人越多越好,多則生亂。
一個人獨飲是喝悶酒,兩個人對飲是PK,三個人喝酒有三缺一的遺憾,四個人喝酒則兼而有之。
“四”這個數字,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也是個很有講究的數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琴棋書畫“文人四友”,梅蘭竹菊“歲寒四友”,孟塵壺若琛杯風爐玉書碾“茶房四寶”……等等,意味“四”實際上代表著均衡與對等,意味著恰如其分。
我們可以從《禮記鄉飲酒義》里面找到其解釋:以飲酒之時四面之坐的方桌法象于大地,以四面之坐的位置象征通變的四時,酒四的四在這里也就有了變通的意義。
朋友聚會飲酒是一種社會上的交際,應當寬厚待人,需要變通兼容,以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這種寬厚與變通正是潮人在社交中被世人稱道的人情味。
茶三酒四
茶三酒四”,是老百姓在生產和生活中演化出的文化和禮儀,其中包含茶文化、酒文化的相互融合,體現中國文化深厚、禮儀之邦。
如今,很多地區仍有“茶三酒四”之說,意思是飲酒時氣氛熱烈,猜拳行令,飲酒作詩,四人湊在一起,你一句,我一言,正好湊成絕句一首,所以說“酒四”。
而品茶就不一樣,續水二三次后,茶味漸薄,如人多,后飲者只能喝到淡薄茶湯了,三人飲茶正好,故謂“茶三”。
由此可見,茶三酒四,其實它表達的是一樣意思,說品茶,人不宜多;而相對品酒而言,喝酒的人,或許多一些,反而更有氣氛。
雖說是小小的一句俗語,但是以小見大,一滴水可以窺見整個世界。透過這句俗語,我們的的確確可以感受到一個地區乃至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