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都2021年末了,可是我仍然記得2011年的5月26日,在海航易控股與貴州懷酒股權合作的儀式上,海航集團時任董事長曾經風輕云淡地說過這么一段話:
“力爭5年內生產能力突破5000噸,在貴州醬香型白酒市場‘做二望一’,成功打入全國醬香型白酒市場前三甲。”
海航易控股與貴州懷酒股權合作儀式現場
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僅僅10年時間,海航失敗了!
雖說或許跟這期間“三公禁酒”和恰逢行業嚴冬有關,但不得不提一個最關鍵的地方—一收購之后的規劃,海航是否完善呢?
首先,不管什么行業,要想“活起來”,第一個就得有市場。而海航打開市場的力度明顯不夠,消費群體不足以支撐它走下去。一句看似簡單的“活不起來”,卻像沒有修繕好的水庫大堤一樣——缺一塊讓它漏水了,連基本的市場都做不到,又怎么能盈收呢?
現在是粉絲經濟時代,要懂得打造“物粉”—一產品的粉絲。對賣酒的人或企業來說,為產品聚集粉絲,產品才會自動營銷。
再者,海航的品牌度不夠。雖然,海航收購的懷酒是貴州知名的老牌白酒企業,但是在收購之后為了打響知名度、沉淀市場,就不能一味吃老品牌的本。否則,“吃完之后”又該怎么辦呢?
所以,收購并不是結束,而是企業新生命的開始!要想成功,就得看收購之后如何做產品才是關鍵。
最后,懂得看透本質。所謂資本投資,盈利才是終極目的。這就跟已經做好醬酒品牌企業的核心截然不同。
不管是老品牌的醬酒企業,還是醬酒行業的新秀,能做起來的,都是拿酒質(酒的質量)作為核心、作為第一生產力,而不會只想著掙夠了錢就行。講的通俗點,就是想要掙得多,目光就得放長遠。想要一下子就盈利,在其他行業的某些領域或許能快速實現,但是想要在醬酒行業一蹴而就達到掙錢目的,明顯不現實。
想讓消費者信任,打開醬酒市場,酒質就必須作為企業的核心根本。這一點不能動搖,不能改變。這是眾人皆知的常識,直白一點講便是,好產品才能有好市場!
同理、廣東煙草投資之所以也失敗了,究其關鍵原因,和海航的失利無甚差別。所以,業外資本在投資時除了要理性之外,還應該敲響一個警鐘,更多方位、更全面地考慮項目投資是否合適,投資之后的路又如何走。
當然了,并不是說海航沒有在酒質上下功夫,畢竟它收購的是茅臺鎮本地好酒企。可就像我說過的,投資收購結束不是真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應該做好有利的幾手準備再下手才對。比如,業外資本的參與,本身就是跨行業投資行為,那么,在投資后是否有足夠的行業人才到崗?他們對醬酒工藝的熟悉度如何,一年周期釀造之后的貯藏條件又是否合適?
再者,因為是資本投資,在做到資金快速回籠的同時,儲存醬酒的年限是否還能保證在3年以上呢?單從釀造、貯藏的年限來講,業外資本是否會意識到,醬酒是時間的藝術,不能著急呢?
所以,一味迎合醬酒的熱潮而放棄本身的優勢,得不償失。不妨去觀察一下行業,究竟有多少業外投資是成功的呢?
醬酒缺的從來不是錢,它缺的是耐心,缺的是時間!本質上來講,由于對產區的依賴,仁懷人眼中的酒與山西人眼中的煤并無本質差異,都是“資源型”生意。
對于本地人而言,他們不管是躺著還是睡著,只要我把酒釀出來了就可以賣出去。他們處于生產端,是立足于資源之上的視角。但是世界看待仁懷、看待醬酒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這中間就會形成一個沖突,這個沖突就是海航和廣東煙草進人醬酒之后失敗的根本原因。
歸根結底,我想表達的是,外來資本加入之后,總是想違背醬酒的時間周期,想加快速度,像做別的產品一樣去經營醬酒,這樣行不通。
對于做醬酒來說,這樣的資本加人無異于是在拿錢打水漂。
真正有基酒貯備、有品牌積累的企業,面對無論多大的外來資本,一點也不怕。因為在醬酒面前,他們有的是時間和耐心。
【出局者因快而敗,因急而衰,唯有持之以恒,方為制勝之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