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人能夠學習、進一步會思維。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動物不會學習、不會思維,而是和人比較,動物的學習和思維能力是如此蒼白,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人的思維是如何形成的呢?外界的事物對于人體的各種感官的刺激、再通過神經傳送到大腦、點點滴滴的信息經年累月地在大腦積累而構建了認知和思考的網絡體系,形成了人的思維,這個過程就是廣義的學習過程。
邁吉說,“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我們的大腦對于光、聲音或是味道的反應,與光、聲音或是味道本身并不完全相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腦內部的對于客觀存在所形成的影像(學習、歸類、思維、認知)和客觀存在之間是有距離的,并不完全一致。
外界的客觀存在是一幅圖。經感官刺激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的也是一幅圖,大腦的這幅圖是一個、一個單一的畫面的累積,最后在大腦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圖(認知模式),這就是學習、歸類、思維到認知的過程。
把這些認知模式以一定的順序排列,就形成了參照系統。這樣的參照系統對以后新進入大腦的刺激會做出對比,以判斷出對或錯。
這里的關鍵之處就是“把這些認知模式以一定的順序排列,就形成了參照系統。”這句話。這樣的排列(歸類、思維和認知)是主觀的,和真正的客觀存在或多或少存在著距離(不完全符合)。那么,這個參照系統的精確度不可能是100%準確。這就是為什么思維、認知和客觀存在之間永遠存在著差異。
這一段話,從本質上論述了人對客觀認知的有限性。反映到交易市場,就意味著我們人類不可以依據分析預測(人的主觀認知)去從事交易。我們可以做分析預測,但這不是交易的依據而僅僅是參考,你必須明白你的分析預測的參照系統不是100%準確,因為你的參照系統的建立是按照自己的主觀認知建立起來的。如果你的主觀認知距離客觀行情變化的規律很遙遠,那么就不是100%準確的問題了,而是有沒有20%或30%的準確率的問題了。
有鑒于此,對于那些固執地習慣于分析預測做交易的人來說,你必須做好兩手準備,萬一你的分析預測和客觀行情變化規律不符合,就要及時糾錯。談及糾錯,你就需要一個糾錯的標準(規則),而這恰恰是依據分析預測做交易的人所缺乏的,因為具有這樣思維的人從來不認為自己的思維判斷和客觀行情之間存在著差異,很多人因此而一錯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