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文化,是人們在歷史發展中形成、傳播、傳承,最終成為不同時空的人之間相互感知、相互認同的紐帶。白酒,便是一直根植并生長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千百年來,沿著時光的脈絡,它揮灑在李白杜甫的詩里,浸潤在蘇軾李清照的詞里,留存在元代戲曲與清代小說里......,形成了以寶豐酒等酒系的集物質、精神文化為一體的活態文化遺產。
在4200年漫長的歷史傳承中,寶豐人沿著“酒祖文化”、“詩酒文化”、“工匠文化”、“紅色文化”四大文化根脈,賦予了“文化寶豐”獨有的文化內核,也對中國白酒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深遠的意義。
寶豐酒的釀酒起源,可追溯至儀狄造酒。《呂氏春秋》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于汝海之南,應邑之野”,應邑之野,現在的寶豐縣。自它產生后,經歷了發展、變化、復興等階段,不管是作為宮廷御酒,還是當代中國名酒,在越陳越香的寶豐酒里,我們看到了華夏史的無盡燦爛,感悟了文人墨客的情懷意境。
相傳當年,李白和摯友元丹丘、岑夫子相遇在葉縣石門山中,開懷暢飲。席間寶豐美酒讓他愛不釋杯,一時間豪氣沖天,寫下了聞名于世的詩篇《將進酒》。又在游龍興寺觀畫圣吳道子壁畫后賦詩曰:“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開啟了寶豐酒的千年詩酒文化傳承。
同是唐代著名詩人劉希夷登第進士后榮歸故里,以家鄉寶豐美酒盛情款待友人,賦詩《故園置酒》,暢言“愿逢千日醉,得緩百年憂”,表達了對家鄉美酒的贊譽。
當歷史的車輪轉至宋代,為寶豐酒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提到程顥,人們首先想到的是 “程朱理學”。程顥是北宋理學奠基人,程顥、程頤兩兄弟在“程朱理學“中并稱“二程”。程顥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中世代為官,儒學氣氛濃厚,因此程顥、程頤兩兄弟從小對儒學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十四五歲時,他們的父親程珦在南安軍做官,認識了地方縣令周敦頤。程珦一看這人“氣貌非常人,與語果為學知道者”,對其人品與學問都十分欣佩,于是和他結為朋友,后來又請周敦頤來給兩個兒子做老師。程顥、程頤兩兄弟都是非常善于鉆研的人,他們潛心研究學問,形成的理學稱為“新儒學”。
而寶豐酒的古法釀造技藝也正是得益于程顥的鉆研潛精積思。公元1083年,當時寶豐縣境內呈現出“千村飄香,萬家立灶”的繁榮景象,宋神宗派程顥來到寶豐商酒務鎮任監酒。程顥在監酒時將理學的精髓運用于釀酒中,并總結為“選料、制曲、蒸糧、攤晾、入缸、蒸餾”六大步驟,創立了“程氏六藝法”,奠定了寶豐酒釀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
之后的寶豐酒在其發展過程中,亦受著理學思想的滋養,賦予了酒文化完美而獨特的審美品格,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推崇。金代著名文學家元好問,暢飲寶豐美酒后,寫下了“春風著人不覺醉,快卷還須三百杯”的佳句。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著名書法家溥杰,更是對寶豐酒情有獨鐘,曾作詩盛贊寶豐酒:“每愛銜杯醉寶豐,香飛白墮紹遺風。開來繼往傳佳釀,譽溢旗簾到處同”。
每一個時代,潺潺流淌的歲月時光,都浸潤著寶豐酒的清香,延綿悠長。直到今日,小酌一口,慢慢品味,這杯穿越千年的文化醅釀,也在打動著每一位品嘗、飲下寶豐酒的人們。
正如日前,來自省內文化、藝術界的幾位名家,應邀走進鄭州清享薈寶豐酒文化研究中心,體驗寶豐酒的清香魅力時,省政府資深參事鄭泰森品鑒寶豐酒時表示——喝酒,也是在喝文化。寶豐酒歷史悠久,一定要多講講儀狄造酒、程顥釀酒等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