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你以前了解的“瀘州老窖”可能都是假的!
瀘州古代叫陽江,有句話叫:陽江盡道多佳釀,意思是說這個地方自古都是出好酒的地方,是中國的酒城。
瀘州的釀酒歷史是可以追溯到秦朝的,在瀘州市有博物館,博物館內有兩個秦朝的酒杯,后來還出土了一幅圖,這個圖叫巫術祈禱圖,音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巫師托舉杯的樣子,這證明秦朝瀘酒的質量已經可以進入到祭祀祈神這個級別了。
到了宋代,經濟發展重心中心開始南移,瀘酒的發展就更好了,宋朝在瀘州甚至設置的還有專屬的馬場,少數民族可以用好馬匹直接兌換酒水,當時的瀘酒能占瀘州總產能的10%以上,這和宋代經濟為什么這么繁榮有直接關系,瀘州酒師已經掌握了,燒酒的核心釀酒辦法。宋史記載,瀘州當時出現很多小酒類的記載,小酒就是用大米釀的酒,這樣的酒是不用蒸餾的,釀出來是可以直接喝的,還有一種酒做法是把酒蒸熟,像粥一樣的高粱在去發酵,然后加熱提取酒精,在儲存半年,這樣的酒當時叫大酒,大酒的工藝和現在的釀酒工藝已經非常相似了。
到了元代因為戰爭,瀘酒逐漸衰敗了,后來經過將近半個世紀帶了明代朱元璋建立朱明朝后,瀘酒開始新的發展,這個時期發展的最大結果是保存了到現在有400多年的瀘州老窖窖池,后來到了清代,溫永盛酒坊展露頭角。張之洞老爺子路過瀘州去買酒,飲后覺得這個酒太好了,就把小兵叫來問:這酒哪里買的?小兵指著巷子最深處說道,最后一家!張之洞聽完說:好酒不怕巷子深,流傳至今。張之洞喝的這款酒就是溫永盛釀的酒。
溫永盛酒坊釀的酒,當地已經享譽盛名,后來獲得了巴拿馬金獎,溫家釀酒獲獎之后,當地炸開了鍋,當時溫家后人溫筱泉也經常拿大曲酒招待來慶賀的親朋好友,瀘州老窖的雛形就是就是溫永盛老酒,隨著時代的發展瀘州老窖獲獎無數,首屆全國評酒會瀘州老窖和汾酒茅臺酒,西鳳酒被評為了中國四大名酒,這是四大里面唯一的一個濃香型,當時的濃香酒叫瀘香型,這就是說瀘州老窖是濃香正宗的來源。
建國后國家開始幫助名酒提升生產,瀘州迅速得到擴展,瀘州老窖大曲也擔任了國家用酒款待外賓責任,56年酒廠剛剛聯營,國家開始重點支持瀘州,還為設定專項資金,鋪設燃氣管道,用來保障名酒生產。
86年瀘州老窖深入民心,出現了非瀘州老窖不喝的情況,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秘密在于瀘州老窖的酒窖,酒窖是從明朝萬歷就開始用了,到現在已經是400多年,瀘州老窖的窖池是等腰梯形梯形結構,15立方米左右,窖池用的泥是五渡溪精選過的泥,顏色金黃,沒有一點雜質,很細很黏,隨著酒窖年頭變長,窖泥也是越來越香,剛開始的七八個月,泥是灰色的,在用兩年泥神奇的變成白色了,從軟也變的堅硬,30年的窖泥是黑色的,還略有紅綠色,泥也會從新變軟,這個時間釀的酒開始有濃郁的香味,一般來說5年內的窖,釀不出好酒,30年以上的窖池算老窖,能出好酒生產瀘州老窖特曲的窖池窖齡都在百年以上,所有瀘州老窖特曲的口感就不用多說了。
為什么年份長的老酒窖能釀出好酒呢?其實實驗可以是說明一切,分析新窖池和老窖池的窖泥,分析結果是發現老窖池的總酸總酯包裹微生物的數量遠遠高于新窖,特別是難得的“芽孢桿菌”這個菌在老窖池含量很多,濃香型白酒的香氣成分主要是:已酸乙酯加上適量的丁酸乙酯組成的,芽孢桿菌是生成這些香味物質的因素,得到成功后迅速成立實驗室研發人工老窖,精心萃取老窖的微生物添加新窖池里,廠里迅速擁有了1000多個老窖池,因為通過人工干預,只要三年左右就能讓新的窖池產出30年窖齡水平的酒了。
瀘州酒的原料是本地產的糯高粱,這種高粱淀粉含量很高,而且全部是支鏈淀粉,酒香,出酒率高,酒曲是小曲,但是小麥要磨成叫爛心不爛皮的狀態,這是瀘酒的標準,不能太碎,太碎的話水分蒸發比較慢,微生物繁殖過剩,酒曲就會比較發酸,也不能臺整太整就散熱快,酒曲發干,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繁衍,標準是把麥皮磨成片,麥芯磨成粉,把曲掰開能看到斷面有白色的菌絲聞到曲香味。瀘酒用的水是當地的龍泉井水,水質非常好微甜,弱酸性硬度也合適這就是瀘酒的原料。
瀘酒的釀造工藝很復雜,也很講究,我們簡單說幾個關鍵點第一踩糟,就是把蒸煮好的糧食和酒曲一起放到窖池里,釀造師傅也要下去,先四周,后中間的踩,然后到中間再輕輕的踩,這樣讓原料有空隙,也利于發酵,發酵就好了上甑蒸酒,蒸酒的糧要一層一層鋪,每次都要分層撒上薄薄的一層,反復操作撒不均勻會直接影響蒸糧的效果,瀘酒是用的續糟混蒸的方式,就是把酒醅和新糧食一起蒸,蒸完了把酒留下,蒸剩下的原料繼續加酒曲加糧食發酵,一直循環,這也就是萬年酒糟的形成過程。酒蒸出來后特區儲存至少一年,在做溝調成型,灌裝出廠售賣。
以上就是瀘州老窖的“故事”和你了解認識的瀘州老窖一樣嗎?說說你對瀘州老窖的認識吧!也可以關注我,讓你更了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