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成席”。在我國漫漫五千年歷史中,形成了豐富多樣、別具特色的傳統節日。作為愛酒的民族,幾乎所有的節日里都離不開酒。比如端午節飲“菖蒲酒”,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而七夕,也離不開一杯醇厚的情誼之酒。
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更是一個離不開酒的節日。
“滿目青山空念遠,不如惜取眼前人。”酒和情總是能夠被相提并論,因為他們都充斥著生活的各種味道。七夕,和眾多傳統節日一樣,是一個教人惜時、惜人的團圓、重聚之節,在情意濃濃的歡聚之時,自然少不了美酒的相伴,以酒傳情、借酒助興,最好喝至微醺、似醉非醉,最能表現對情誼的看重。
隨著時代的變遷,各種民俗活動雖然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唯獨對酒的情感,忠貞不已。那么時至今日酒中還蘊含了哪些情誼?
一、迎賓待客之友情
古人不僅僅將飲食看作日常生活行為,而且視之為學禮、施禮,從而達到“成人”“合天”的一種重要手段。酒更是“成禮”的飲料,所以只要有客來訪,但凡有條件的,必以酒相待。《詩經·小雅·鹿鳴》云:“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詩經·幽風·七月》:“朋酒斯饗,日殺羔羊”、《禮記·鄉飲酒義》說:“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于庠門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階,三讓而后升,所以至尊讓也。”周朝時如此熱情迎賓待客,周以后,同樣盛情以酒饗客。唐宋以來,人們繼承了古人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這從他們的詩句中便可見一斑,一直到現代,宴請待客,酒都是少不了的角色。
二、踐行接風之惜情
餞行,是人們為某人送別時而特設的酒宴。中國人較為傳統內斂,平時不輕易顯露情緒,臨別之時以酒寄情,表達對好友的不舍和祝福。接風,又稱洗塵、洗泥,是設酒宴招待遠方來客的習俗。此俗古代早已有之,直到今天,“接風”、“洗塵”仍常常掛在我們的嘴邊,迎接遠行的好友歸來時,我們總要以一瓶好酒待之。
三、夫妻恩愛之愛情
“喜酒”,往往是婚禮的代名詞,置辦喜酒即辦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參加婚禮。婚禮上的“交杯酒”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儀節,在唐代即有交杯酒這一名稱。到了宋代,在禮儀上,盛行用彩絲將兩只酒杯相聯,并綰成同心結之類的彩結,夫妻互飲一盞,或夫妻傳飲。這種風俗在現代也一直沿用。
四、祝賀捷傳之豪情
對于古代的文人和將士來說,酒有助于壯膽立威、作戰殺敵。酒能使怯者勇、疲者振,是鼓舞士氣的良藥。所以歷代統治者在出征時常以賜酒以壯軍威,作戰時賞酒激勵士氣,班師后頒酒以酬戰功。祝捷慶功的勝利之飲,較之出師之飲似乎更受重視。
直至今日,這些與酒相關的習俗還在沿用,可以說酒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單單只是一種飲品或節日的調劑,是伴隨著中國人幾千年的一種文明。了解中國酒文化中的豐富內涵,會給人們帶來樂趣和啟示。“愛過方知情重,醉過方知酒濃”。酒與情,都需要細細地品嘗,一個“濃”字可述深淺。愿我們共品一杯美酒,讓這場七夕情人節的約會染上了迷醉而真摯的色彩。
作者 / 劉學
美編 / 艾浩
責編 / 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