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通過實地考察,讓大家深入了解汾酒在糧食安全、原糧基地建設、生態循環產業鏈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切實感受汾酒的“糧心”和品牌自信,進一步推動汾酒的品牌發展。”
——袁清茂
釀酒之道,以糧為本。
糧為酒之本,原糧的選用,往小了說,關乎一瓶酒的優劣,往大了說,關乎一個企業的興衰。
好酒的生產是從田間地頭開始的。選育、種植好糧,是好酒生產的的第一道工序,而原糧生產基地,則是好酒生產的第一車間。
跨越千里尋糧,一窺汾酒的清香奧秘。8月9日,全國百余家主流媒體走進汾酒第一車間——汾酒原糧山丹大麥基地,親歷由一粒種子到一抹清香的奇幻之旅。
精益求精,汾酒用糧的“講究”
土地是最實在的,因地制宜,在什么樣的土地種植什么樣的作物,這是千百年來我們與土地的相處之道。
汾酒的大麥種植基地——山丹馬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六縣。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驅逐匈奴屯兵牧馬于此。
山丹馬場總面積329.36萬畝,其中草原188.19萬畝,耕地46.06萬畝,林地71.19萬畝,其他23.92萬畝。海拔2420-4933米,屬高原高寒氣候地帶,年平均氣溫0.2℃,年平均降水量358.8 毫米,蒸發量1701.2毫米,無霜期100天左右。四季不分明,冬春漫長,約283天,寒冷干燥;夏季約82天,平均氣溫20℃,天氣溫涼;光照充足,理論日照時數2823小時,晝夜溫差大。
這里所產的大麥籽粒飽滿,外觀淡黃,有光澤,無病蟲害,蛋白質含量適中。有關指標中,千粒重44-45克,含水量13%以下,粗蛋白含量9.2%-12.7%,淀粉含量63%,無氮浸出物79%,發芽率高達98%,達到了國家優質大麥標準,完全符合釀酒要求。
2012年汾酒與山丹馬場合作,并在這里逐步形成了3萬畝綠色大麥原糧基地,成為汾酒重要的大麥原糧基地之一。
堅持用最好的糧食釀最好的酒,“測天下吉壤為我所種,匯天下好糧為我所用”,這便是汾酒的“講究”。汾酒的綠色原糧基地是汾酒生產的第一車間,也是汾酒全產業鏈布局的最前端,更是中國酒魂信仰體系落地生根的“最前沿”。
不計成本,汾酒選糧的“任性”
為釀造至純、至清、至凈的汾酒,汾酒集團可謂不計成本。從選測一寸土地開始,從試種一粒原糧種子開始。
十多年來,汾酒先后在山西、河北、吉林、內蒙古、甘肅等地規劃建設原糧基地約120萬畝。從釀酒源頭出發,打造一套貫穿全產業鏈的統一標準,以現代化農業發展理念為指導,為汾酒釀造提供品質優秀、產量穩定的原料基礎保障。
汾酒原糧基地就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推進,優勢區域集約種植”的布局要求,充分發揮資源、氣候和區位優勢,積極與原糧生產優勢區域合作,不斷優化基地模式,儼然成為了我國酒企打造原糧基地的標桿。
在原糧基地的運作管理方面,汾酒也一直走在前沿。汾酒在原糧基地種植的管控上,采取多維度管控進行“可追溯系統+手機管理軟件+派駐基地管理員”新模式探索,實時監測基地,實現了對各基地種植全過程數字化的監督管理,真正做到“種、收、儲、運”網格一體化,大大提升了種植效率。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汾酒原糧基地加大了對新品種的選育推廣工作:與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合作,鑒選出了大麥新品種“汾酒大麥30”,現已在農業部進行登記為“汾麥30”,通過比較實驗,“汾麥30”的優制曲率和出酒率以及原酒酒樣感官評分均優于現在所用大麥品種;與山西農業大學高粱研究所高粱鑒選出了高粱新品種——汾酒高粱30,擬定農業部登記為汾粱30,汾粱30出酒率高,商品性好,且產量高、穩產性好,擁有極高的耐瘠性強和養分利用效率,經試驗表明,2021年新品種“汾酒高粱30”擁有廣闊的適用范圍和應用前景,目前,已通過了汾酒原糧基地種植試驗。
未來追求品質上的極致,不以山海為遠,不計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這便是汾酒用糧的“講究”與“任性”。在當下,白酒行業發展趨勢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汾酒將圍繞“123”復興總綱領,堅持品質為根基,以科技創新結合工匠精神,制造出精益求精的高品質產品,加速推動汾酒復興征程。
中國酒業雜志 許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