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清酒起源脫胎于中國黃酒,這個說法是得到公認的。古代的日本酒都是濁酒,即酒與酒糟混合的酒。日本古籍中記載了當時的釀酒方法:由少女將米送人嘴里,用牙齒嚼碎后吐人桶中,
同時還加人發霉的樹葉(含酵母菌),再等待大米經發酵釀制成酒。這樣,雖然酒釀成了,但卻是與酒糟混合在一起。古代日本人喝濁酒嫌有渣滓,后來有釀酒師想到,在濁酒中加些石灰使它出現沉淀,取上面的清液,并將經過這一步加工得來的酒命名為“清酒”,但喝起來比較澀口。
公元7世紀中葉之后,朝鮮古國百濟與中國常有來往,并成為中國文化傳入日本的橋梁。日本天應二年(782年),百濟人須須許理將中國釀制黃酒的技法傳至日本。日本人學會了用曲發酵來釀酒,釀制出來的酒不但清澈透明,而且氣味芬芳,香醇可口,完全消除了以前那種令人中的苦澀味
到了室町時代(1392年),日本釀酒師采用笊籬或絹袋漉去酒糟,使清酒更加清純,稱之為“僧侶酒”。其中奈良地區所產之酒最負盛名,可謂現代日本清酒的發端。
日本清酒雖然借鑒了中國黃酒的釀造法,但卻有別于中國的黃酒。清酒色澤呈淡黃色或無色,清亮透明,綿柔爽口
清酒之名半在釀造,一半在飲用。日本人喝清酒特別地講究,將清酒之魅力發揮至極致。秋冬兩季天氣較冷,則熱飲,夏天天氣炎熱,則冷飲。通常日本人最喜歡喝的是37攝氏度的酒,和人的皮膚溫度差不多,所以叫“人肌”
,根據季節不同,酒也有不同的稱謂。臂如,春節喝酒叫屠蘇酒,重陽叫菊酒,春天叫花見酒,中秋叫月見酒,冬天叫雪見酒,四季的景與物都搭配到酒里去了。
古往今來,詩歌、酒、美人、工作是日本男人生存意義的基本要素,活到老做到老是日本人生存的信念。
在工作之余,富裕的人會來一杯“上善如水”或“男山”的高品質清酒,做體力勞動的人則來杯“百鶴”,人們或小酌,或共飲,這似乎成了日本民族的獨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