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中國酒業雜志 關注公眾號~
進口酒的大門已經打開,別再幻想關上。
國產葡萄酒沒有做好有效的服務,無論是對經銷商還是對消費者的喜好都沒有很好的跟進,任其自生自滅,仍拿過去的利潤率恒量渠道,讓自己產品的利潤率失去對商家的吸引力,當進口酒沖擊到來,國產葡萄酒是迎合,還是如何?
由于國家宏觀政策和進口葡萄酒的沖擊,我國葡萄酒行業經過2001~2012年的加速發展階段以后,在2013年,整個中國酒水行業進入調整期,葡萄酒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2013年,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的產量為113.70萬千升,同比下降17.59%;利潤43.80億元,同比下降20.07%;2015年葡萄酒產量為116.1萬千升,同比增長0.41%,利潤52.14億元,同比上升17.75%,出現些許復蘇;2016年葡萄酒產量為105.66萬千升,同比下降9%,利潤47.8億元,同比下降8.33%;2017年葡萄酒產量為100.11,萬千升同比下降5.2%,利潤42.28億元,同比下降9%,目前中國葡萄酒行業還處于調整階段,仍然在底部徘徊。
不同于國產葡萄酒市場環境的一路下滑,進口葡萄酒的市場表現可謂一路高升,2017年進口葡萄酒74.9萬千升,同比增長17.44%。進口額為27.9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2%。其中:瓶裝酒為56.88萬千升,同比增長21.57%。進口金額為26.38億美元,同比增長16.82%;散裝酒為18.06萬千升,同比增長17.44,進口金額1.59億美元,同比增長18.32。這幾組數據意味著,在中國,每一百瓶葡萄酒中就有至少四十瓶為非國產葡萄酒。
張裕、長城、王朝曾被預為國產葡萄酒三駕馬車,產量與市場覆蓋率一度占全國一半以上,曾幾何時,在葡萄酒方興未艾時,在全國各地的城鄉小店,都可以見到解百納們的身影。高到上百近千的節日禮品酒,低到十幾元一瓶的國產干紅,國產三大酒包圓了國人餐桌上的葡萄酒。
近年來,國產葡萄酒的宣傳聲勢漸微、一些廠家由于自身調整的原因,渠道長期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服務更是難以跟上時代的變化,對于新興的電商更是手足無措。記者打開京東、淘寶、蘇寧等購物平臺搜索關鍵字“葡萄酒”,滿屏幕都是各國的進口葡萄酒,按照銷量搜索,排名靠前的也多為法國、澳大利亞等產地的葡萄酒,而酒仙網等專業酒類線上銷售平臺甚至跨國合作開發培育了自己的葡萄酒品牌。同時,記者也發現,暢銷酒款的價位多集中在100元以下。此外,記者拜訪了幾位常駐北京的酒商,經銷商們對國產葡萄酒的未來并沒有抱有樂觀的態度,由于進口葡萄酒的價格優勢越來越明顯,以及國產葡萄酒近年來在品牌推廣上的不足,令他們對曾經經營的品牌失去了信心。國產葡萄酒是如何從曾經的輝煌走到如今舉步維艱的地步的,而當下,他們又在做怎樣的“絕地反擊”?
守陣地,刮骨療毒重整國產葡萄酒形象
毫無疑問,2013年以前中國酒行業野蠻生長時,面對巨大既得利益的誘惑,很多中國的酒水品牌走了一些“歪路”,葡萄酒也不例外,市場下行,放任不管,大量的貼牌充滿市場,嚴重透支了企業的品牌力。而2013年市場相對趨于理性以后,很多企業并沒有針對前期混亂的產品與渠道及時進行整理,仍幻想以過去的大量貼牌充滿市場的方法獲取市場份額和利潤。但顯然市場的反饋有力的回擊了他們的這一舉措,以曾經的國產葡萄酒三駕馬車張裕、長城、王朝為例,目前在消費者的認知中,這些國產葡萄酒巨頭只有“品牌”而沒有產品。提起這三個品牌,可謂人盡皆知,但若問及這幾個巨頭的核心經典單品,能說出來的消費者屈指可數。
去年長城經歷了一次重要的人事變動,李士祎掛帥長城事業部總經理后,長城葡萄酒縮減了大量的條碼,并著手對全線產品進行梳理和調整。長城葡萄酒方面表示,本次淘汰低效產品是長城啟動產品“供給側改革”的一大舉措,以提升長城整體產品力水平。按照“聚焦產區特色、聚焦核心價位段、聚焦戰略單品”的產品三聚焦策略,形成長城葡萄酒新的產品線格局,集中資源打造長城葡萄酒戰略單品組合,是順應葡萄酒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改善消費者體驗,提升消費者價值,夯實長城葡萄酒“國酒”品牌定位的有力舉措。在酒水行業中,砍產品似乎并不“新鮮”,可以說,長城葡萄酒歷任掌門人此前皆有此動作。即便如此,以往的動作并未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長城葡萄酒仍不停地開發產品,導致SKU數量居高不下。
但業內此次非常看好李士祎這輪對低效產品的調整,認為此次調整為長城葡萄酒帶來一股清流。有專家分析道:“此次調整預示著渠道價格調整、市場費用使用方向調整、渠道費用給付方式調整、竄貨管理調整等一系列市場動作的來臨。而對于長城葡萄酒來說,李士祎最需要挖掘出長城屬性的商業模式,從而取代現在亂而無序的經銷商存在方式。
此外,針對國產葡萄酒的困局,李士祎在此前的公開信中曾指出,未來3年是國產葡萄酒發展的關鍵窗口期。也許縮減條碼、整合品牌力只國產葡萄酒重整雄風所做的是第一步,國產葡萄酒在未來更應該把握市場機遇,以消費者為導向,回歸葡萄酒本源,以新的視野、新格局、新高度去審視外部環境自身的業務。
借東風,海外收購提升國產葡萄酒影響力
曾經,國產葡萄酒沒有做好有效的服務,無論是對經銷商還是對消費者的喜好都沒有很好的跟進,任其自生自滅,仍拿過去的利潤率恒量渠道,讓自己產品的利潤率失去對商家的吸引力,相反,由于政策的變動,進口酒價格下降,更加有利可圖,經銷商紛紛做起了進口葡萄酒生意,國產葡萄酒把市場拱手讓給了外來者。
不同于長城將主要精力用于自身的精雕細琢,同為曾經國產葡萄酒巨頭之一的張裕在瘦身的同時,選擇借助進口葡萄酒的東風以充實自身的品牌。
今年年初,張裕正式宣布出資2060.5萬澳元現金(約合1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歌濃酒莊公司80%的股權,其余20%股權由歌濃酒莊原核心管理層繼續持有。歌濃酒莊位于澳大利亞知名葡萄酒產區克萊爾谷,曾被《澳大利亞葡萄酒手冊》評為2013年“澳大利亞年度最佳酒莊”,并從2012年至今連續被評為“雙紅五星酒莊”。因此,本次收購被業內稱為強強聯姻的一次合作。
“海外收購可以讓張裕實現技術、原料、生產、市場、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同時實現產品體系多元化”,張裕董事長周洪江如此概括海外收購酒莊的益處,張裕現在已在海外布局5家酒莊,在這個前提下,可以調配全球資源,整合全球營銷渠道,加強國產葡萄酒品牌的影響力,另據記者了解,除澳大利亞歌濃酒莊外,從2013年到2018年,張裕先后收購了法國富郎多干邑酒莊、西班牙里奧哈愛歐公爵酒莊、法國波爾多蜜合花酒莊、智利卡薩布蘭卡谷魔獅酒莊。
國產葡萄酒為張裕貢獻了80%的銷售收入,進口葡萄酒貢獻了5%,其余來自白蘭地。周洪江曾公開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國產葡萄酒貢獻一半的銷售收入,進口葡萄酒占20%,其余來自白蘭地;然而這一目標需要多久才能實現,目前并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的答復。
(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
客服微信:V99-jing
長按識別 關注酒通社
免責聲明:本公眾平臺轉載自其它媒體或個人的文章,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我們將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來源和原創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認為本公眾平臺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在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