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讓人放縱,又是極好的借口。于是乎,杯中的酒就逐漸演變成一件巧妙好用的器具。巧舌如簧的縱橫辯論之士把它放在自己編好的故事中,放誕賢士將其視作極佳的表演道具。他們醉了,又似乎沒有完全醉去。他們拖著一副醉態,又在酒杯之上講著包裹著很強主觀意圖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酒又成為了罪與罰的代名詞,發揮著自己的獨特作用。
有人在酒中暗藏玄機,有人識破而不揭開,有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史記·蘇秦傳》中記載了蘇秦為勸誡燕王而講述的一個有趣的故事:“臣聞客有遠為吏而其妻私于人者,其夫將來,其私者憂之。妻曰:勿憂,吾已作藥酒待之矣。三日,其夫果至,妻使妾舉藥酒進之,妄欲言酒之有藥,則恐其逐主母也,欲勿言乎則恐殺其主父也。于是乎佯僵而棄灑,主父大怒,笞之五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外出做官的小吏,而在他外出的這段時間里,他的正妻與人私通,當這個小吏將要回家時,他的正妻還在與出軌對象計劃著毒死小吏,讓小妾給小吏遞上毒酒,小妾也很慌,若是直接向小吏說明情況,其正妻可能定是不會有好下場的,而她又不舍得殺死小吏,于是就在敬酒的時候假裝摔倒,小吏大怒,將小妾打了五十大板。三個人都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做出了自己決定好的事情,孰對孰錯,真相怎樣,都是由杯中之酒為掩飾的。是功還是罪?是獎還是罰?在杯中之酒沒有灑出來之前,定論難下。
有人不明酒中意而亂世刑罰,有人則不然。《后漢書·劉寬傳》中有這樣一段故事:“靈帝頗好學藝每引見寬,常令講經。寬嘗于坐被酒睡伏。帝問:太尉醉邪!寬仰對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帝重其言。寬簡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師以為諺。嘗坐客遣蒼頭市酒迂久,大醉而還。客不堪之,罵曰:畜戶。寬須臾遣人視奴疑必自殺。顧左右曰:此人也罵言畜戶,辱熟甚焉!故吾懼其死也’。”漢代名稱劉寬嗜酒,在給皇帝講經的時候一不小心喝醉睡著了,漢靈帝把他喊醒之后問他是不是醉了,劉寬一臉誠懇:臣怎么敢睡呢?只不過是因為肩上的責任重大,憂心忡忡,就像是醉倒了一樣。漢靈帝也就沒有說什么了。還有一次,劉寬在酒館逗留了很久,大醉之后才返回,門客有點受不了,低聲罵了一句,劉寬睡醒之后,趕緊派人去盯著這位門客,對旁邊的人說:這個人罵我罵的很重,我怕他后知后覺因害怕而自殺。因為明晰透徹而心懷仁義,堪稱酒中君子。
酒杯中的罪與罰,是人心善惡的映照,善念生,惡念起,皆在酒杯中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