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那位不知姓名,只知道她叫做“彭氏”的女人,絕對想不到自己的無心之語成就了一個大國品牌。
光緒年間,貴州遵義鹽業大戶華聯輝的祖母彭氏想喝酒,便叮囑他如果路過茅臺鎮,帶一壺那里的酒回來,那時候茅臺酒沒有姓名,只是被叫做“茅臺鎮的酒”。
華聯輝來到茅臺鎮的時候被這里的景象驚到了,茅臺鎮一片狼藉。義軍和官兵打仗,酒坊已經被摧毀,找不到買酒的地方。華聯輝于是召回釀酒工人,再花點錢重建了廢棄的酒坊,既然祖母愛喝,不如組建一間家庭燒坊,專門為華家提供醬香酒。
華聯輝萬萬沒想到就是他這個簡單的孝順之舉開啟了茅臺酒通往國酒的血腥之路。
華聯輝將酒坊釀好的酒帶回遵義送給祖母,彭氏對酒贊不絕口,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品嘗,周圍的人開始對這款酒的酒質感到驚訝,于是紛紛向華聯輝購買此酒,然而,那時候酒坊里只有五六個工人,醬香酒的釀造工藝復雜,生產周期又長,產量根本滿足不了這些人的需求。
華聯輝靈光一閃,嗅到了巨大商機,他回到茅臺鎮擴大燒坊,招工,產量提起來了,1862年正式掛牌“成裕燒坊”,生產出的酒叫做“華茅”,華茅遠銷各地,越賣越好,十幾年間獲得了巨大的利潤。樹大招風,肥肉怎么能讓華家獨吞,本地大戶王家聯合石家,孫家,于1879年成立了“榮太和燒坊”。
從此華氏和王氏為代表的兩家燒坊拉開了無規則,無底線的惡意競爭,互相挖墻腳,賣光本地高粱讓對方必須去遠處高價購買原料,1905年,兩家又同時提報了巴拿馬博覽會參賽酒,獲獎后對獎項爭得你死我活,最后貴州省長出面調停,同時授予獎牌才罷休。
對外斗爭不算,“榮太和燒坊”又開始內訌,王家用卑鄙手段將燒坊據為己有,改名字為“榮和燒坊”。
此時,兩虎相爭已經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貴陽商人周秉衡在1929年在茅臺鎮又開了第三家酒坊“衡昌燒坊”,華茅和王茅同時將槍頭掉轉對準周秉衡,從建廠就使絆子,挖墻腳,收入本地高粱,抬高原料價,污蔑酒有問題,弄死對手組合拳再來一波。
周秉衡還是挺住了兩家的攻勢,等站穩腳跟后,同樣一套回力拳也讓兩家喝了一壺,周秉衡苦心孤詣經營,想不到生了個敗家子,兒子濫賭,欠下巨債,周秉衡無奈將多年心血衡昌燒坊轉賣給賴永初。賴永初改名“恒興燒坊”也就是賴茅。
至此,茅臺鎮酒廠三家獨大,成鼎足之勢,在外省的市場競爭也進入白熱化。不僅如此,榮和燒坊對內壓榨酒廠工人,只留6個固定工,其它全部選用臨時工,一天工作14個小時,并且不供飯,讓其住馬棚。工人月收入4個銀元,酒坊一年掙1.2萬銀元。
解放后,華茅和賴茅被收歸國有,王茅拒絕,遂以私通匪首被槍B。1951年,三家酒坊合并成立-----國營茅臺酒廠。
茅臺酒暫時消停了一段時間,而后貴州出了一款習酒,習酒酒質優異,很快風頭蓋過茅臺,在潛伏10年后,習酒的步子邁得太大,沒有抗住白酒低迷期,被茅臺收購,習酒廠長吞槍自殺。
90年代初,貴州醇冒頭,銷量連續幾年力壓茅臺,茅臺酒授意私人作坊仿造劣質貴州醇擾亂市場,讓其名聲飽受重創,8年后,結束了和茅臺的官司后,貴州醇隕落。
2020年,茅臺酒在行業一片哀嚎聲中登頂,成為真正的“無冕之王”。
王茅后人如今以“榮和燒坊”的名義還在經營,賴茅回首這段歷史,推出了-----秉衡的故事,想通過這款酒告訴大家賴茅的創業之路舉步維艱。
秉衡的故事用的是茅臺同工藝,大曲坤沙技術,12987流程,經過一年釀造周期和7年貯藏,酒體醇厚柔和,五味俱全,喝下去,歷史的云波詭譎撲面而來。
當初那壺懷著跪乳之恩的茅臺酒如今已經沾滿了很多人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