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吃了一鐘酒,笑著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總的說來,罰酒令是用來罰酒。但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很常見,行令就像催化劑,能使酒席上的氣氛很快活躍起來。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紅樓夢》中的酒令類型。
先來看看酒令是什么。
酒令,中國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已久,最早誕生于西周,完備于隋唐。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對對聯、猜字或猜謎等,一般百姓則用一些既簡單,又不需作任何準備的行令方式。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是“同數”,現今一般叫“猜拳”,其次還有擊鼓傳花等。
酒令對酒禮的變革、豐富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它不僅是佐酒助興、活躍宴席的重要手段,更是使中華文化入于酒,而為之“酒中的文化”。據歷史記載,最早的酒令是輔助“禮”的工具,后來才發展為佐酒助興、賓主盡歡的方法,甚至成了勸酒、賭酒、逼酒的手段。
紅樓夢中的酒令大致有這些:
1、傳花
用花一朵,也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令官蒙上眼、將花傳給旁座一人,依次順遞,迅速傳給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傳出的一人罰酒。這個罰酒者就有權充當下一輪的令官。也有用鼓聲伴奏的。稱“擊鼓傳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擊鼓、座客依次傳遞花枝,鼓聲止而花枝在手者飲。
2、拍七
進行時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有錯受罰,從令官報數,1234順報,至明7(7、17……)和暗7(7的倍數14、21……)時,應報者拍桌而不出聲。失口出聲報數的罰酒。下一輪即從罰酒人從頭報起。
3、猜謎
是群眾性的智力游戲。行令時通常可以和傳花、拍七結合進行。如由罰酒人出謎面,由下一輪傳花、拍七的輸家猜謎底。猜不中者罰酒,如猜中則出謎人罰酒,猜中者并有下一輪出謎權。猜謎還可以限定范圍、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內所有物之類,由令官行令前宣布。
4、說笑話
可由令官開始或上一輪行令受罰者開始、依次輪流說一個。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數人發笑,說笑話者算是成功,全席各飲一杯;倘若無人被逗笑,說笑話者認罰;如僅有一人或少數人笑,則罰笑者飲酒。
5、籌令
竹制籌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用時不必費腦筋而又頗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飲和閨房集宴多用之。他們在酒籌上銘刻經書或詩、詞、曲成句,或《西廂記》、《水滸》、《紅樓夢》中人名,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勸酒、罰酒等名目。1982年,在江蘇丹陽縣丁卯橋出土的金龜背負《論語》玉燭筒一種,酒令籌五十枚。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籌令。
6、占花名
若干根簽放在簽筒里,每根簽上畫一種花草,題一句舊詩,并附有飲酒規則,行令時一人抽簽,依簽上規則飲酒。
7、藏鉤
當酒令敏演到唐代時,形成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當時較盛行為“藏鉤”“射覆”等幾種。“藏鉤”也稱“送鉤”,簡便易行。即甲方將“鉤”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狀讓乙方猜度,猜錯罰酒。這好似現在的“猜有無”一樣。
8、射覆
“射覆”是先分隊,也叫“分曹”,先讓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讓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詩人李商隱就精于此道,他在詩中寫道:“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9、湯匙令
著一湯匙于空盤中心,用手撥動匙柄使其轉動,轉動停止時匙柄所指之人飲酒。
10、酒牌令
以牌的形式,上刻所行酒令的內容。如咸豐年間產生的《列仙勒撾人》,上劃四十八位仙人的名字面存留。根據每位仙人的不同身份、經歷、特點,現定鐵面的法則。使用時,只薦任過抽取其中的一張牌,援服牌面上的次政法則施行。如“老子”脈,上寫“壽者歡”,即在席年齡大的人飲;如“黃石公四”脈,上寫“有著述營一杯”,即在場有著作的人喝一杯酒,等等。
在四大名著中,每一部都有不同的酒令,代表了各個朝代不同的酒文化。到現在行酒令仍是酒桌之上十分受歡迎的游戲,他不僅促進了酒文化的發展,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喝酒更是一種有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