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0年,1980年出生的人已經40歲,正式步入不惑之年,90后也將近30歲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就連00后都已經成年到了喝酒的年紀,曾經那批需要被“引導”進入白酒市場的“年輕人”已經正式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和消費的主流,促使傳統白酒企業傳播推廣、品牌訴求等都需要年輕化。
過去二三十年,歐洲的烈性酒、韓國的酒種,在年輕化方面已經走出來一條成功之路。關于中國白酒的年輕化,已無需再探討是否值得去做,讓傳統白酒走入年輕人的心里已是刻不容緩。
瞄準年輕人喜好,傳統白酒企業“各顯神通”
中國白酒年輕化這個話題在行業內已醞釀長達十余年之久,而中國酒業繼“黃金十年”后的洗禮后,也再一次迎來全行業的變革與顛覆。根據相關數據,在中國的白酒消費中,70后占整個消費群體的40%,80后、90后只占26%,現在主要消費年齡是45歲。
對年輕人來說,白酒入口太辛辣刺激,不如啤酒喝起來輕松,無法做到暢飲盡興盡情,也很容易頭痛無力影響第二天工作,加上白酒餐桌上的“敬酒”禮儀等,讓他們覺得古板且拘束。其次,白酒的包裝太過于傳統,復古、華貴甚至可以說是過度“油膩”的包裝設計更是跟年輕人的喜好沾不上邊,想讓他們接受傳統白酒,真可謂是道阻且長。但不少傳統白酒企業還是做了很多努力,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
首先從口味“動刀”,用“易入口、高顏值、更健康”的“新生代”產品討好年輕消費群體已成為眾多酒企的共識。例如汾酒白玉&玫瑰酒是汾酒針對年輕化推出的產品,融入了肉桂的植物精華,玫瑰汾酒浸透了玫瑰的芳香,更易入口。又因酒中加入了肉桂、玫瑰等有藥用功效的植物,酒也更健康。
其次,在文化層面嘗試貼近年輕人的“口味”。《2018天貓酒水線上消費數據報告》顯示,90后和95后年輕消費群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求便捷、愛嘗鮮等消費特征。為了符合年輕人個性化的追求,除了口味的更新換代外,傳統白酒企業還針對年輕人的喜好,從產品風格、運營模式上進行創新,把替換了以往常出的生肖酒,對他們喜歡和在意的星座“下手”。
茅臺推出的茅臺醇?星座酒,以搭建年輕化、個性化和潮流化的柔和醬香消費圈為載體,致力將茅臺醇?星座酒打造成為“年輕化”白酒的大單品。茅臺醇?星座酒將神秘的星座與酒文化結合,以更加年輕時尚輕松的酒習慣、酒情感、酒文化,用接地氣兒的方式,植入年輕人的生活。
瀘州老窖百調和同道大叔聯手推出的十二星座小酒,這是中國白酒與互聯網內容大IP的第一次強強聯合,打造出的星座IP主題的網紅品牌。同時,以年輕人喜歡的星座卡通形象作為輸出主角,配以活力的視覺設計,溫暖走心的文案,讓產品更為鮮活,在年輕人心中占據牢固的地位。
第三,嘗試青春小酒。顛覆了傳統白酒宣傳理念,深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江小白,在國內掀起了一陣青春小酒的浪潮,不少傳統白酒廠家也開始把目光放在小酒上,洋河的“洋小二”、瀘州老窖的“瀘小二”、沱牌的“沱小六”、水井坊的“小水井”、五糧液的“干一杯”、郎酒的小郎酒等“青春小酒”都紛紛上市。這些產品拼的是性價比和外觀設計,大多更為簡潔,甚至和傳統白酒包裝大相徑庭,增加了“日式”或“韓式”的靈感元素,不少采用了卡通人物,青春氣息比較重。
不過,這些產品雖然有雄厚的背景,要想再創傳統白酒的輝煌,并非易事。年輕化的產品運作本身就有難度,大單品的形成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匹配的更多的資金、創新的酒體、更新的團隊以及更長的時間培育,在這個層面上來講,他們和普通酒企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壓力同樣很大。加上不少年輕人對他們品牌傳統的固化印象,想沖出重圍,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見成效的。
比“拋棄”白酒更可怕的,莫過于中國白酒文化的消逝
比白酒本身更不能被年輕人“拋棄”的,是中國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的白酒文化。
我國是酒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最早開始釀酒的國家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中,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酒場百態,包羅萬象,折射出中國社會文化的多元并存。喝酒喝的是記憶,品的是人生,這大概就是為什么,中國人離不開白酒。
猶如白蘭地反映著法蘭西民族的浪漫與激情,威士忌藏匿著英格蘭民族的貴族氣質,伏特加蘊含著戰斗民族的直爽與剛烈,中國白酒,作為一個穿越中華歷史的文化符號,它訴說著一個民族的圖騰情結,演繹著東方大國的生活方式,也寄托著炎黃子孫的精神理想,白酒文化涉及到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說,白酒文化便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版本。
古人飲酒過后,往往會詩興大發,如歷代詩人詞人李白、杜甫、蘇軾、白居易和李清照等莫不為酒癡狂,更是創造了無數絕世詩詞,酒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國詩歌文化的出現和發展。得益于深入滲透文學藝術、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方面,由飲酒流傳下的美妙場景數不勝數。
有多少傳統品牌,穿越了千年時空,任歲月消磨,朝代更迭,仍綿延至今,生機勃勃。早在3600年前的東周,釀酒工匠已經開始用獨特柔美的宋河之水釀酒。影響中國文化數千年至今的儒道兩大思想體系的鼻祖,老子與孔子,曾于古宋河之濱把酒論道,成就中華文化千年之脈。盛唐時期,劍南燒春成為宮廷御酒而載于《后唐書?德宗本紀》,李肇《唐國史補》更將其列為當時天下名酒。
要釀造這些優質的傳統白酒,除了工藝十分復雜,釀造成本很高外,對環境、技藝和工匠也要求極高。例如五糧液從原料甄選、包包曲制曲、古法釀造、按質摘酒、陳釀、基酒勾兌,均要經過“42道防線”衍生并提升的18個關鍵點和76個專檢點,108道工序。目前,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等白酒釀造技藝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并打捆進入“中國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中產階級,如果年輕人僅因口味不適應或一味地追求“洋味兒”而摒棄了白酒,不再喝白酒,那么被拋棄的不僅僅只是傳統的白酒企業,還有中國千年以來流傳下來的白酒文化,比起讓年輕人喜愛白酒,更重要的也許是保證傳統白酒文化和傳統技藝的傳播和留存,不能隨著時間流逝讓更多洋酒占據年輕人的心。
中國白酒古老的釀造工藝、釀造文化、傳承,怎么與現代科技、現代人的需求以及海外友人的興趣、需求等結合,怎樣通過中國白酒文化把引領潮流的年輕人拉回來,中國白酒行業需要做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