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渡華將的發展歷史
茅臺古鎮一帶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產出令漢武帝中意的枸醬酒,這便是醬香型白酒茅臺酒的前身。 黔北一帶水質優良,氣候宜人,當地人善于釀酒,前人把這一帶稱為“酒鄉”,而“酒鄉”中又以仁懷市茅臺鎮 的酒最為甘洌,謂之“茅臺燒”或“茅臺春”。
茅臺鎮開設正規作坊始于何時尚無明確考證,據茅臺現存最早的明代《鄔氏族譜》扉頁所繪家族住址地形圖的標注,其中有釀酒作坊。族譜所載鄔氏是明代萬歷二十七年(1 599午)隨李化龍平定動亂后定居茅臺的,這說明茅臺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釀酒的正規作坊。茅臺酒特的回沙工藝在這個時候基本形成。
茅臺最早的釀酒坊名稱據考查是“大和燒房”,這個信息是從茅臺楊柳灣一尊建于清嘉慶八年(1 803年)的化字爐上所鑄的捐款名單有“大和燒房”而獲得。其實茅臺酒一度中斷。清同治一年(1 862年)茅臺酒坊在舊址上開始重建,這以后的發展主要有 三家作坊,名叫“燒房”,最先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恒興燒房”。成義燒房的前身是成裕燒房,于同治~年開設,創始人華聯輝。華聯輝祖籍江西臨川,始祖康熙年問來貴州經商后定居遵義,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中過舉人,曾經聞茅臺出好酒,于是決定設坊烤酒,經其三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起初年產茅臺酒1 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華聯輝之子華之鴻接辦之初“茅酒”業務并不大,直至該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 獎之后才引起華氏家族的重視。
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成義”(華茅)、 “榮和”兩家的酒作為名優特產進展,當時農商部未加區分,一概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 統稱“茅臺酒”,展會上茅臺酒以其特有的優點征服了各國的評酒專家,被譽為 世界名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并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蜚聲中外。
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陸續通車給茅臺酒的外銷創造了更為優越 的條件,1944華聯輝之孫華問渠擴大規模,窖池增加到24個,年產量高達 21000公斤。因酒香甘醇,口感特,其酒被各地酒商與用戶慣稱為“華茅”。
綠色國渡華將
國渡華氏酒是目前中國白酒行業為數不多的幾個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產品之一,擁有得天厚的綠色的釀造環境,以及與眾不同的綠色的傳統釀造工藝。以此為基礎,不但對其內在品質,而且對外在包裝質量等方方面面,我們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從原材料開始,每一個環節都確保無公害、無污染、無毒,堅持不懈地、嚴格地向國際環保食品的標準看齊。如今,國渡華氏已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這就使得國渡華氏酒及其系列產品更加符合廣大消費者“綠色、環保、健康、自然”的消費趨勢和要求。
經過長期科學嚴密的比較研究,專家們認為,作為我國大曲醬香型白酒鼻祖,國渡華氏除共同繼承了中國白酒傳統的基礎釀造工藝和原理外,還擁有眾多更為復雜的“門絕技”:首先,季節性生產。嚴格按照節氣,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再經三年陳釀,加上原料進廠、存放的時間至少5年才能出廠,使得很多高沸點香味物質得以保存,低沸點物質被揮發,酒體變得醇和、綿軟。其次,全年分兩次投料,其它名白酒則一年四季都投料。 其三,由醬香型、窖低香型、醇甜香型3種香型體酒組成,不同香型、不同酒齡、不同輪次、不同濃度的酒經精心,自然酒體醬香突出,幽雅細膩、協調,空杯留香持久舒適。其四,同一批原料要經過九次蒸煮(烤酒)、加曲、堆積發酵、入池發酵,七次取酒,歷時整整一年。其五,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入池、高溫接酒、低糖化本制曲、低水分入池、低出酒率、低酒精濃度等工藝,用曲量大,糧食消耗高,與其它名白酒正好相反。 其六,不外加任何物質,包括香味物質和水,在任何酒類產品包括洋酒中都絕無僅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國渡華氏堪稱人類應用微生物的典范,長達一年的開放式發酵過程中,參與其生產發酵過程的微生物非常多,使得香氣成分多種多樣,酒體香而不艷、低而不淡,豐滿醇厚。在市場上受到眾多消費者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