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孔可立老先生還是在數年前的一次書畫作品展上,孔先生的一幅《蘇東坡·大江東去》作品以“字體典雅、雄強有力”而受到與會專家和市民的喜愛。今年初夏,《華夏酒報》記者再次見到孔先生是在武漢一個陳年老酒鑒定師培訓會上。活動期間,先生每每聚餐,與眾多老酒界大咖頻頻碰杯,每次都能飲下二三兩。孔可立告訴記者,由于身體原因,不敢喝太多,年輕時候曾被大家稱為書法藝術界的“酒仙”。白酒與書法是中國的“國粹”,微醺時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一氣呵成是最為暢快的事了。
● 寫意人生,筆酣墨飽耕硯田
書學曾是一道我國獨有的人文景觀,中國傳統書法是儒學修養的體現,是書家的人格理想、精神境界的心畫。
今年71歲的孔可立祖籍山東,世居河南和湖北。1948年出生書香世家,孔子第74代后裔孫,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書法藝術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專業研究生。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協委員、武漢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孔可立幼承家學,習書法,繼師月波、黃亮、鄧少峰諸人,后受業于歐陽中石。書作出篆入分,結體新奇,氣勢開張,別有意趣。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大型書法展覽,在多家專業報刊發表,屢次獲得書法比賽大獎,為多處紀念館、博物館收藏或被碑刻,1988年3月在武漢市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亦擅篆刻,廣泛涉獵秦璽漢印、封泥瓦當、碑額錢幣等,以刀代筆,沉著酣暢。
孔可立告訴記者,書法藝術把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理念都融聚其中,其涵蓋面廣,包容性強,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技法修煉,而是一個文化的修煉、人生閱歷的修煉。
從少年得志的意氣風發到兩鬢斑白后虛懷若谷,追求作品的美感和思想純度,不斷挑戰書法創作的固有模式,走過了一條否定之否定的艱辛求索之路。其作品曠達飄逸、蒼利雋秀、時出天趣。他從事書法篆刻藝術研究與教學40余年。他不僅廣搜博采,通碑融帖,而且還取精用宏,師古翻新,與時俱進。他的書法功力深厚,法度嚴謹,高古典雅,蒼利雋秀,動靜相生,形神兼備,個性鮮明,獨步一蹊。
中央電視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為其攝制兩集傳記片《寫意人生——孔可立》,武漢電視臺攝制的三集紀錄片《翰苑鴻爪——孔可立的書法世界》播出后,受到國內及國際輿論的高度評價。近年來,他先后在中國美術館、上海朶云軒、香港藝術中心、孔子研究院等機構,以及在新加坡、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33次,在上海交大、湖北美術學院、華中師大等各大院校教學講座,出版專集22冊。
● 醉享生活,楚山鄂水競風流
1948年出生在廣西桂林的孔可立在戰火中跟隨家人一路南下,經過長途跋涉遷徙,在江城武漢落下了腳,開始新的生活。由于父母都是文化人,都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孔可立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背誦經史子集,學習禮儀,并在四歲時開始練習書法,1965年中專畢業,參加工作。
1968年,因為出身的緣故,孔可立被下放到湖北崇陽農村五七干校學習,后來又被分配到市土產公司,身為保守派的他又被下派到公司基層工作,在那個政治洪波的大潮中,經歷了命運起落的孔可立,用懸梁刺股的毅力和心境,執著研習書法。
“文革”期間,孔可立雖然經歷了一些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挫折和傷痕,但是有一點從來沒有動搖過——學習書法藝術的毅力,不管是什么樣的工作環境,什么樣的社會壓力,什么樣的思想狀態,對渴望學習的心,對藝術的追求,對書法篆刻這個藝術門類的向往,確實是不可替代的。
1985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學院教育系書法藝術專業的孔可立在書法領域如虎添翼,初師魯顏公,后潛心金文、石鼓、小篆、兩漢隸分及魏晉六朝摩崖石刻,尤鐘情于《毛公鼎》《散氏盤》《石鼓文》《張遷碑》《石門頌》《鮮于璜》《爨寶子》《鄭文公》《張猛碑》以及墓志銘。
孔可立告訴記者,作為國粹的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形如高山流水,勢如烈火猛獸,薄如霧,細似紗,形態千變萬化,給人們的視覺沖擊,引發人們去構想,去遐思,去追溯。書法的神奇與美妙是世界上任何文字所不能比擬的,是獨一無二的獨立學科門類,是人類文明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先祖賜予我們的瑰寶,也是炎黃子孫的驕傲。
白酒同樣是“國粹”,談到白酒,作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孔可立告訴記者,白酒是國粹,在國家政治、經濟、商貿和生活中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他第一次飲酒還是在二三十歲的時候,那時酒是金貴的物品,能喝上一杯都是幸福的。早年喝本地的白酒品牌多一些,上世紀90年代,隨著交通和經濟的發展,外地名酒進入武漢,當年喝的第一個省外名酒品牌就是五糧液,從此就愛上了濃香型白酒。名酒作為時間的沉淀,價值在不斷上升,老酒作為一件收藏品,除了甘醇的回味之外,其藝術價值同樣惹人注目。
2015年7月,孔可立的爨寶子碑《蘇東坡·大江東去》書法作品被收藏納入人民大會堂國有資產管理名單,成為第1832號作品,這也是湖北省被納入該名單的首幅書法作品。
據孔可立介紹,2014年國慶節期間他收到了人民大會堂的邀請,為此他一共創作了三幅書法作品,其中兩幅作品為八尺,另一幅就是《蘇東坡·大江東去》書法作品。因人民大會堂各個會議廳的大小,八尺的書法作品懸掛起來顯得小了些,而這件《蘇東坡·大江東去》尺幅一丈二,長3.67米,高1.46米,尺寸比較合適,最終這件作品入選。據悉,進入人民大會堂國有資產管理名單的書畫藝術品,用于懸掛、展示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地,因此作為國家資產管理的收藏也和博物館、美術館的學術收藏不同,收藏標準和要求更加嚴格。人民大會堂自1959年啟用以來,56年時間里只收藏了1832件書畫作品,其中就包括齊白石、傅抱石、錢松喦、關山月等書畫名家的作品。
編輯: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