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度的食用酒精,一噸6500元;如果釀38度的酒,大概要加1.57倍左右的水(有良心的加蒸餾水,沒良心的干脆就是自來水),出來的酒成本是1.26元一斤;
但,這樣的酒味道不好啊,酒廠專業名詞叫“固態感不強”,怎么辦?好辦!加香精,各種各樣,你聽都沒聽說過的:酸、酯、醇、醛、酮、香精、化學試劑……加香精的成本需要多少錢呢?
加最好的香精香料,每噸酒的“改造成本”大概四百塊錢左右,這個成本加到酒上,每斤酒的成本就變成了1.46元左右……如果不加糧食酒,這就是成本了。嗚呼哀哉!
這樣的酒,這樣的成本,白酒質量等級,怎么能賣得貴些呢?
包裝唄!炒作唄!用高級瓶、高級盒、手繪瓷、手工盒、陶藝、紫砂、鈞瓷、汝窯、青花、哥窯、釉下五彩、大師手繪、皮盒、木盒、證券紙做防偽、二維碼、廣告狂轟亂炸、促銷小姐穿著短裙亂竄……
所以,內行都知道一個順口溜——
喝酒不喝瓶,簡裝最聰明!
喝酒不喝盒,環保需要我!
喝酒喝廣告,不如捐學校!
這篇文章,會讓很多人拍磚。因為,它可能掀開了比“塑化劑”更猛百倍的黑幕。
白酒質量等級。也會有低檔酒的酒廠狡辯——加是加了!但我符合國標!
陳年老酒和散酒
沒錯,這也是我們要抱怨國家的地方——國家標準的確允許“液態法”的存在。
但,我們要代表廣大的喝酒人,問政府——我們并非反對國標!也不是反對液態法!而是要有知情權!
為什么所有的酒的包裝上,都統統標注的是“高粱、小麥、水、豌豆……”?
既然添加了食用酒精,加都加了,為什么不能標出來?!
既然添加了幾十種“酸、酯、醇、醛、酮”,加都加了,做都做了,為什么不能坦然地標出來?!
既然是“液態法”,為什么不能直接、明確地標出來?!
為什么“純糧固態發酵”的標志,就都在瓶子上印著?!
液態法,為什么就不能印?!為什么要這么諱莫如深?!
為什么不能坦率的讓消費者知道真相呢?!
比塑化劑更猛百倍的是低端酒的酒精香精香料……
白酒質量等級。比香精香料可怕一百倍的是“隱瞞消費者”的默契和習慣。
當然,從正常情況來說,差別:
首先,當然要來算算成本了。
第一個成本,也是最重要的成本——酒本身,酒是什么東西釀出來的?現在白酒的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1、配制型白酒:就是食用酒精經過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兌技術進行調兌而成。而食用酒精現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玉米、糖蜜、秸稈都可以發酵蒸餾酒精。此稱為液態釀酒,好處就是可控、干凈、效率高。市面上一噸食用酒精的大概價格在5000-6000元,當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級。
2、釀造型白酒:即純糧固態釀酒,其原料標準很高,必須是高梁、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等谷物(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要求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價格大家心中有數,折算下來,第二種生產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種方式的2倍及以上了。
3、第三種方式,即固液結合。吸收固態法白酒的豐富口感,液態法白酒的純凈,揚長避短。
第二個成本,大概可以叫做勞作成本。
液態釀酒,相對簡單:蒸酒-除雜-復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廠直接購買食用酒精,進一步簡化了造酒步驟。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對較少的。
固態釀酒,生產工藝那是真的復雜啊,只能簡單說一說:原料處理-泡糧-初蒸-悶水-復蒸-攤涼-下曲培菌-發酵-蒸餾……每個酒廠釀造規程不同,多次回沙、反復蒸餾的酒廠多了去了。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得高。
第三個成本——時間成本。真正貴的酒成本就在這里了。
這個時間成本與勞作中的時間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陳釀的,剛生產出來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存貯,讓其自然老熟,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口味協調。
陳釀的方法一般是把生產出來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輕微透氣性的容器內,隨自然界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人工的調整。
時間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項非常高的硬成本,茅臺酒每年只能生產一季;每年產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兌,勾兌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廠,其中加上投料、發酵、烤酒的時間,酒齡至少都在五年以上。
在時間的流逝中,酒還會揮發的。裝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說,而且還有滲漏、破碎的風險。綜合起來看,成本高得嚇人。
其次,我們來說一說品牌,白酒的品牌到底值不值得我們買單。
白酒行業的品牌形成與許多行業的品牌形成并不同,比如服裝行業、電器行業,品牌大都在于商,而并不在于廠。白酒品牌卻恰恰相反。為什么?
1、白酒釀造及品牌形成需要獨特的地域環境。在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有五個要素尤為重要——水、土、氣、氣、生。
釀造好的白酒,一定需要一塊好的風水寶地,也就是今天白酒講的“產區”。我們常說:“離開茅臺鎮就產不出茅臺酒。”這句話是真的。因為多年前茅臺收購習酒廠,就曾實驗能否復制茅臺,結果是:始終未見復制的茅臺,習酒卻依然以濃香著名。
2、不可復制的窖池。好酒一定是在好的窖池中釀造而成的,但窖池是需要“養”和“護”的。一位行業內的資深技術專家說,濃香型白酒的窖池通常需要25年左右才能出好一點的酒,而醬香型白酒的窖池也非常苛刻。如今好的、能夠使用的窖池已經越來越少了。
所以,濃香酒的年份是根據窖坑來算的,而醬香酒則是根據基酒存放時間來算。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釀造工藝、出身血統、品牌背書也都會增加白酒的品牌價值。